卓克基地区土司文化与旅游发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卓克基地区土司文化与旅游发展   [摘要]卓克基土司是四川藏区著名“嘉绒十八土司”之一,也是“四土”的主要部分。在长达600多年土司的统治下,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特点,卓克基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司文化,其主要内容有:以土司官寨为代表的建筑文化、具有地域特色的宗教文化活动和独特的民间歌舞――四土锅庄。虽然土司制度不存在了,但土司文化在卓克基地区还广泛地存在着,并成为了民族文化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通过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保护和发展卓克基土司文化;大力促进土司文化旅游商品的开发;开发民族节庆旅游,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和娱乐性,有利于提升卓克基地区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实力和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关键词]四川;卓克基地区;土司文化;民族旅游;旅游发展   中图分类号:C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91(2012)05―0030―07   基金项目: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XBYJC201004);西南民族大学重点科研项目(10SZD006)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马廷中(1964-),男,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文化与民族旅游发展的研究。四川 成都 610041   四川阿坝卓克基地区,在1951年以前处于土司统治之下,是四川藏区著名“嘉绒十八土司”之一,也是“四土”①的主要部分。在长达600多年土司的统治下,由于自然与人文环境的特点,卓克基地区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司文化。这种文化既是嘉绒藏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其他嘉绒地区的文化有所不同。本文简要介绍卓克基土司的沿革、土司文化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卓克基地区旅游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卓克基土司的沿革   卓克基,部分史书亦称为“卓克采”,是嘉绒藏语的汉语音译,意为“像桌子一样的地方”,来源于卓克基土司官寨所处的台地地貌。1286年以前,卓克基地区属于梭磨土司管辖之地。1286年(元朝至元二十三年),卓克基的头人们经过商量,决定迎请一位吐蕃藏王后裔来当首领,因此他们派人到梭磨日迦查完磐提出要求,迎请他的一位儿子赴卓克基任职。日迦查完磐同意,由老三斯宕崩到卓克基任职。从此,卓克基的敬称叫“卓克采斯宕莫宗”。他就是卓克基土司的始祖。该土司自1286 年始祖斯宕崩任其地土官,世代传袭至解放时止,卓克基土司家族繁衍了17代,分别是:斯宕崩、生格尔甲、南卡乓、严尔甲、甲尕尔乓、泽旺恒周、萨斯扎渣西乓、耿嘎汪尔甲、嘉嘎尔布目、三郎纳木吉、雍忠纳木、格西乓、仁青旺母(是该土司世袭中唯一的一位女土司)、恩波三郎、钦日阿斯丹碧日迦木措(又名泽旺斯碧尼玛)、三郎泽郎(又名索观瀛)、泽旺彭措(又名索国坤)。[1](P.179-181)   1748年(乾隆十三年),卓克基第九任土司嘉嘎尔布目奉清朝中央政府令,出兵协助清军攻打大小金川土司,立下战功,被授封为长官司,次年清廷颁给长官司印信号纸。乾隆三十八年又加赏顶戴花翎。从此,卓克基土司的实力逐步发展起来,经过后续几任土司的不懈努力,最终成为了川西北地区著名的嘉绒十八土司之一。   在清代,卓克基属杂谷直隶厅辖,位于厅治西540里。清嘉庆年间的境域为全境东西距190里,南北距570里。东至麻米桥与梭磨土司交界60里,西至马尔康与松岗交界51里,又西转至纳足沟与党坝土司交界为130里;南至小金与懋功直隶厅交界210里,北至果罗克今青海省果洛州界360里;约5000平方公里面积(指当时辖地、民国年间有大变动)。[1](P.184)其领地大小大约是松岗、党坝、梭磨三个土司领地的总和,包括现在的马尔康县卓克基乡、本真乡、大藏乡、龙尔甲乡、日布乡、草登乡、达维乡部分地区及阿坝县两河口以下至马尔康县境的大片草地。   民国以后,卓克基土司在版图和名义上统归于四川省理县,但其内部仍实行世袭的土司制度,对省县政府不缴粮、不纳税、不进贡,完全是各自为政。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土司索观瀛实力强大,其声望如日中天,威镇四方,达到了权势顶峰,与松岗、梭磨、党坝土司并驾齐驱,合称“四土”。后来,“四土”成为居住在马尔康境内嘉绒藏族的代称。   卓克基土司原辖三个垄巴(农区)及一个木旭(牧区),三个垄巴是都甫旭鸠、茶堡、四大坝。木旭有六个部落:绒日、查龙、斯迦窝、查日玛、希佐、日阿木多。大小寨共47个,其中各寨子户数多少不一,大的有百余户,小则二、三十户。土司官寨(衙门)设在卓克基镇。据解放初统计,境内居民2807户,11967人,其中藏族2532户,11572人,汉族212户,275人,回族63户,120人。[2](P.39)   二、卓克基土司文化的主要内容   对于土司文化的涵义,学术界有一定的研究,刘强、卫光辉等人在研究云南土司文化时,提出了土司文化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