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没有返航的舰队
对东瀛四岛而言,1274和1281年的蒙古入侵是一个转折点,它既使日本退出了东亚大陆政治体系,也激发出了日本的民族国家的观念。日本在明治维新时爆发出的民族凝聚力,正是滥觞于这两次大战。
13世纪,蒙古成为幅员辽阔的世界帝国,在无休止的征伐和杀戮中,他们几乎从未遭遇过失败,而作为一个孤悬在大陆之外的国家,日本凭借海洋的保护获得了近六个世纪的安全,但随着蒙元逐渐占领东亚,情况发生了改变。由于一位皇帝的野心,东瀛四岛在茫然无措间被推向风口浪尖,而这个一意孤行之人,就是元世祖忽必烈。
黄金的诱惑
1271年,忽必烈建号“大元”,仅三年之后,他就野心勃勃地计划将日本纳入统治。其中的真实动机,今天已无从得知,但从一名外国人的笔记中,我们发现一些端倪:“在那个被称为‘日邦格’(日本)的岛上,有着无数的黄金,皇宫屋顶用纯金制成,地板也敷有两指厚的金子。”写下这段文字的不是别人,正是13世纪的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
事实上在此之前,大陆的统治者们就对日本的金矿有所耳闻。这个国家首次发现黄金是在749年,其中的39公斤后来被送到奈良,用于装饰美轮美奂的东大寺,也正是用黄金,遣唐使得以支付在长安的开销。自宋朝以来,为换取必需品,日本黄金的出口量急速上升,这些都催生了关于“黄金之国”的谣言,它既诱惑着像马可·波罗一样的旅行家,也诱惑着成吉思汗的子孙们,更重要的是,由于蒙哥和贵由两位大汗的穷奢极欲,在忽必烈时代,帝国财政已是债台高筑。
虽然马可·波罗将财富视为蒙军远征的动力,但史学界却有不同的观点,很多证据显示,忽必烈的动机可能极为单纯,因为他相信“天命”,而他的“天命”就是成为世界的统治者。1268年,高丽国王奉命动员了10000大军,并开始建造1000艘战船。耐人寻味的是,即使到了此时,忽必烈也从未指明他的目标就是日本。对这位大汗而言,当务之急是入侵南宋,因此在催促朝鲜的同时,海路勘测人员并没有奔赴对马海峡,而是去了朝鲜西南方的岛屿。至于日本,忽必烈知道这个国家仍在与南宋交好,但若能使其提前降服,那么征服中国的工作将会轻松很多。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通好”的国书被送到了京都:“日本密迩高丽,开国以来,亦时通中国。至于朕躬,而无一乘之使以通和好。尚恐国王知之未审。故特遣使持书,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问结好,以相亲睦……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图之。”
虽然威胁被表现得异常隐晦,但无论是天皇还是幕府,都从中找到了很多令人不快之处:天皇被称为“日本国王”,位于“大蒙古国皇帝”之下,此外,尽管与南宋之间没有攻守同盟,但日本对于彼此的经济、文化交流却十分关注,无论如何,他们没有理由背弃这个风雨飘摇中的朋友。
1269年,70名朝鲜人和蒙古人组成的使团前往对马岛。这一次朝廷本打算做出回应,但遭到了镰仓幕府的意外阻拦。使节团不甘空手而归,只得绑架了两名岛民前往大都。在被奢华的宫殿震惊后,两人又被毫发无损地送回日本。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忽必烈希望他们大肆宣扬自己的见闻,用蒙古的强大来慑服日本政府,而在此期间,后者也终于开始讨论如何给大汗回信,幸运的是,这封信最终没有发出。事实上,其作用只能是进一步激怒大汗——信中言词激切,并高傲地声称日本拥有“神助”。
作为最后的外交努力,赵良弼在1270年和1273年奉大汗的旨意两次出使,尽管有过被日方囚禁的遭遇,但在回国复命时,他还是劝忽必烈不要轻举妄动:“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
但忽必烈决心已下,早在1267年,他就急不可耐地要求高丽进行动员,此时他又命令建造900艘军舰。大军应在1274年阴历7月启程,尽管此时与南宋的交战依旧激烈。正如都城中那些大而不当的建筑一样,决定战争的并不是现实的考虑,而是统治者的个人独断,在皇权至高无上的年代,这种情况可谓非常普遍。
从一开始,远征便似乎注定一波三折,由于军备后勤等原因,出发日程被拖延了三个月。虽然九州的博多被选为登陆地点,但在此之前,舰队还要攻克对马岛和壹岐岛,以确保交通线不受破坏。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日方的防御工作是漫不经心的:动员令仅限于九州,而召集起来的武士又缺乏作战经验。尽管根据《元史》的记载,其规模达到了惊人的102000人,但《剑桥日本史》却根据残存的文献判断,当元军登陆时,可能只有4000至6000名愁眉不展的日本人,守卫着漫长的博多海滩。
陷落的前哨
1274年11月2日(阴历10月3日),远征军从朝鲜南部起航,第一站是九州与朝鲜半岛之间的对马。11月4日夜,蒙古舰队的侧影在地平线上出现,这一消息立刻被汇报给了当地的最高长官宗助国。武士中爆发出一片喧嚣,因为在接到警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