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万历年间“矿监税使”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摘要:万历二十四年六月,明神宗派遣矿监税使在全国各地开矿并额外课税,对当时的经济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当时的社会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进程。对于这场在特定历史时代延续了20多年、影响到明代社会各个方面,又受到研究者重视的事件,虽然几乎所有的明代史著作都有涉及,但对其研究仍须具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发掘各个方面的资料,充分把握明朝万历年间的种种社会面相,站在明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以全球史的视野,进行更为全面和详实的讨论,将这一问题的研究推向深入。
关键词:明代;万历;矿监税使;晚明社会
中图分类号:K24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2-0128-05
从万历二十四年六月开始,明神宗派出大量宦官,或为矿监,或为税使(又称税监),或矿监兼税使,或税使兼矿监,统称“矿监税使”或“矿监税监”,简称为“矿税”。矿监税使在全国各地开矿并额外课税,对当时的经济与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万历时期的社会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明朝灭亡的进程。当时的人们论及“矿监税使”或“矿税”,既指向这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概指这一时期的整个开矿课税事件。
从明万历二十四年发生之日始,矿监税使就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清修《明史》的《宦官传》,以及《食货志》中的《坑冶志》、《商税志》,对矿监税使的派出及其活动状况进行了概括性描述,并且得出“明亡盖兆于此”的结论。而在《明史》的人物传中,凡是反对矿监税使的,特别是因此而受到惩处的,无一例外都受到赞扬和同情:凡是提出采矿课税建议及参与这一活动的,则受到严厉的批评。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5《矿税之弊》集中表达了明末清初的人们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神宗奕叶升平,边圉封贡,海内义安,家给人足。而乃苞桑之忧不系于虑,日中之昃弗虞于怀,远贤士大夫,亲宦官宫妾,女谒苞苴,阴性吝啬,孳孳所谈,利之所萌耳。逮至万历二十四年,张位主谋,仲春建策,而矿税始起。于是命张忠往山西、曹金往两浙、赵钦往陕西、陈增驻山东、高寀领福建、杨荣办云南、丘乘云驻四川、李敬摄广东、郝隆刘朝用采池州、陈奉领湖广、鲁坤开彰德卫辉,大珰杂出,诸道纷然。而民生其间,富者编为矿头,贫者驱之垦采,绎骚凋敝,若草菅然。又不特此也。矿务之外,天津有店租,广州有珠榷,两淮有余盐,京口有供用,浙江有市舶,成都有盐茶,重庆有名木,湖口长江有船税,荆州有店税,又有门摊商税油布杂税,莫不设珰分职,横肆诛求。有司得罪,立系槛车;百姓奉行,若驱驼马。虽汉室牢盆、桑孔乘传,熙丰手实、鸡豚悉空,曾未若斯之酷也。至乃国法恣睢,人怀痛愤,反尔之诫,覆舟之祸,亦间有之。以故高淮激变辽东、梁永激变陕西、陈奉激变江夏、李凤激变新会、孙隆激变苏州、杨荣激变云南、刘成激变常镇、潘相激变江西。当斯时也,瓦解土崩而散,其不亡者幸耳。“其不亡者幸耳”,应该是明朝人和清朝人的共同认识。《明史·神宗本纪》得出“明之亡实亡于神宗”的结论,矿监税使的“荼毒天下”也是重要依据。
这一事件的影响所及,使得“矿监税使”成为后世史家十分关注的问题,并围绕如下几个问题进行了持续讨论:矿监税使派出及废止的原因、矿监税使的活动及产生的影响、矿监税使所引起的“市民运动”及其性质、对矿监税使的综合研究。
1.关于矿监税使派出及废止的原因
对于矿监税使派出的原因,主要有三种看法:其一,万历皇帝的贪财;其二,明朝财政的拮据:其三,从上到下对财富的追逐。
20世纪30年代,孟森先生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讲授明清史,根据《明史·宦官传》,历数了矿监税使的种种劣迹,指出:万历中后期缺官不补,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不仅文官缺官不补,宦官也是如此。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说明万历皇帝“行政之事可无”;但另一方面,“敛财之事则无奇不有”。而万历时期“敛财”之突出表现,就是“采榷之监,毒遍天下”。所以孟森认为,万历皇帝缺官不补,实际上是为珍惜俸给,而大量派遣矿监税使,则可利其不守规矩、竭尽搜刮之能事。一方面是紧缩开支,包括尽可能地减少官员的数量,另一方面是开辟财源,尽可能地搜刮天下财富。结论是:“帝王之奇贪,从古无若帝者。”而矿监税使派出的直接原因,无疑就是缘于万历皇帝对财富的极度贪婪。
1934年年底,陶希圣先生在其创办的《食货》半月刊的第1卷第2期(1934年)推出的《十六七世纪间中国的采金潮》一文指出,从上到下的对财富特别是对当时已经成为通货的金银的追逐,引起了从下到上的对金银矿开采的狂潮。龚化龙《明代采矿事业的发达和流毒》(《食货》第1卷第11、12期,1935年)、郭垣《明代矿税之发展和影响》(《东方杂志》第40卷第13号,1944年)在陶希圣研究的基础上指出,由于这一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