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皮炎讲稿.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湿疹皮炎诊治 许鹏光 教授 陕西中医学院外科教研室 目录 1、定义 2、分类 3、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及诊断 5、鉴别诊断 6、治疗 7、总结 定义 皮炎湿疹是临床常见的一类变态反应性皮肤粘膜性疾病 皮炎包括了接触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特异性皮炎(异位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多型日光疹、光化性唇炎,急性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癣菌疹、淤积性皮炎、虫咬性皮炎、螨虫炎(谷痒症)、隐翅虫皮炎、松(桑)毛虫皮炎等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渗出倾向的皮肤(表皮和真皮浅层)炎症反应;特点:对称分布,多形损害,剧烈瘙痒,倾向湿润,病位浅在,反复发作,易成慢性 分类 1.按性质分---急性、亚急性、慢性。 2.按部位分---头部、面部、耳部、乳房部、脐部、四肢、手部、小腿部、肛门部、女性外阴部、阴囊部等。 3.按年龄分---婴儿湿疹 4.中医病名---病位浅在名为湿疮、湿疡;滋水较多者为“浸淫疮”;以丘疹为主者称“粟疮”,或“血风疮”;发于耳 部者称为“旋耳风”;发于手部者称“涡疮”;发于乳头者称“乳头风”;发于脐部 者称“脐风”;发于肘,膝弯曲侧者称“四弯风”;发于阴囊部者称“肾囊风”。 病因病机 西医病因病机: 内在因素:慢性病灶感染如消化道、扁桃体炎症等;内分泌及代谢失调;神经精神因素(精神紧张、失眠、过劳等);血液循环障碍;遗传因素(过敏体质)其中遗传因素与个体的易感性和耐受性有关。 外在因素:食入物、吸入物和生活环境、接触物是诱发或加重因素。 (注意个体病因的查找) 机理: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迟发性变态反应。 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 注意必须审证求因 禀赋不耐,风湿热邪侵淫肌肤所致;急性---湿热为主; 亚急性---脾虚湿阻为患; 慢性---血虚风燥; 下肢湿疹---气血不运,湿热下注。 组织病理:急性湿疹:表皮内海绵形成,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为中性和嗜酸性粒细胞;慢性湿疹:角化过度与角化不全,棘层肥厚明显,真皮浅层毛细血管壁增厚,胶原纤维变粗。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临床表现及诊断 特点最重要。各型又不同(皮损形态、部位、边界、全身表现及转化) 1、急性湿疹:急性发病。皮损为丘疹或红斑,水疱,边界不清,基底潮红湿润、糜烂及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可继发感染。 2、亚急性湿疹:常由急性湿疹发展或慢性湿疹转变而来。皮损为红斑丘疹,红斑基础上有轻微糜烂及结痂,渗液少或无。自觉瘙痒剧烈。 3、慢性湿疹:多由急性及亚急性湿疹而来发展或一开始表现为慢性湿疹。皮损为局限性肥厚斑块,色暗红,粗糙或苔藓样化伴见抓痕及血痂,抓破后可见少量流滋,阵发性瘙痒。 各部位湿疹:头部、面部、耳部、乳房部、脐部、四肢屈侧、手部、小腿部、肛门部、女性外阴部、阴囊部。 鉴别诊断 接触性皮炎与急性湿疹:有明确接触史,皮损及部位不同,去除病因后症状减轻,且多在暴露部位。 牛皮癣(神经性皮炎)与慢性湿疹:部位、皮损(干燥肥厚,苔癣化,抓破后流血不流滋)、瘙痒与皮损的关系。 手癣:水疱、脱屑、单侧发病,病久可见甲癣,真菌检测阳性。 治疗 西医---消炎止痒、镇静; 中医---辨证论治; 外治---据皮损选用相应的药物和剂型。 治疗 西医:规范处理,合理用药。全身治疗----抗组胺药交替使用或联合使用;镇静药;非特异性脱敏疗法;普鲁卡因静脉封闭;激素短期使用;必要时抗感染。 治疗 1、镇静性H1受体拮抗剂: 苯海拉明:最早的抗组胺药,口服易吸收;成人用量25-50mg/次,3-4次/日;儿童2-4mg/kg.d;肌注成人20mg/次,每日1-2次。抗组胺作用强,用于各种湿疹(尤其婴儿湿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皮肤瘙痒症等。副作用:嗜睡、口干、胃肠道刺激症状。 氯苯那敏(扑尔敏):抗组胺作用与苯海拉明相当,但嗜睡效应较低,应用较广。用量:成人4-8mg,儿童0.35mg/kg.d;临床用于荨麻疹、湿疹、药疹、皮肤瘙痒症及普通感冒。 赛庚啶:抗组胺作用是氯苯那敏(扑尔敏)的5倍,,并有明显 的抗5—羟色胺和抗胆碱作用,而中枢镇静作用较弱,常用 于急性荨麻疹,尤其是寒冷性荨麻疹。成人用量2-4mg/次, 每日2-4次。副作用:嗜睡、口干、食欲减退。 治疗 脑益嗪(桂利嗪):具有抗组胺和钙通道阻滞作用,可扩张脑血管和脑循环,尤其适应于老年人;可用于各种皮肤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还可用于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等皮肤病如寒冷性多形性红斑、雷诺氏征及冻疮等。 异丙嗪(非那根):本品为吩塞嗪类衍生物,作用与苯海拉明相似,但作用时间较持久;有较强的中枢镇静作用,并有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