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戏剧中的死亡意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第29卷 第4期 双 月 刊 2013年 7月出版 曹 禺 戏 剧 中 的 死 亡 意 识 王俊虎 (延安大学 文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摘 要:生与死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两大人生主题。曹禺在其早期戏剧创作中,对死亡的态度是经过发展 变化的。起初,由于人们对死亡的突然性无法预知,于是容易陷入混乱无序状态,无论四凤、周冲还是周萍之 死。都使读者深深地体会到死亡之残酷。当人们意识到这一点时,便对死亡产生了恐惧的心态,试 图逃避死 亡,远离痛苦,如 《原野》中陷于黑林子不能 自拔的仇虎。但死亡的不可避免性又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改 变,于是作家就赋予 《日出》中陈白露漠视死亡的勇气和 《北京人》中曾皓直面死亡的态度。曹禺将他对死亡 的态度与思考,巧妙地融入 自己的作品中,表达 出作家对人生彼岸世界的凝望与思考,极大提升了作品的哲 学意蕴。 关键词 :曹禺;戏剧;死亡意识 中图分类号:120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23592【013)04—0052—06 生与死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两大人生主题。作为 的对死亡的抒写及其中所袒露出曹禺对死亡独特的 生命形态,二者是迥然不同的。但在哲学的本源上, 态度。 生与死又是矛盾的对立与统一。因为有了死的存在 , 一 、 死亡的残酷 才显出生的珍贵。也因为生的珍贵,才使死具备了更 加丰富的意义。死亡问题差不多是一个与人类同龄 死亡是人生历程中自然发生的事情,生活中到 的最为古老的哲学问题,人们也一直持有一种 “乐生 处都能寻觅到死亡的踪影。叔本华曾就死亡问题予 恶死”的心态,对死亡这一天然宿命采取 回避态度。 以诠释,他认为:“死亡是威胁人类的最大灾祸。”[2~5o 但一些对死亡有深刻思考的作家,却会把视线投向 面对这最大的威胁,人们普遍意识到了死亡的不可 死亡这一神秘领域 ,这样 ,死亡也就成了千百年来文 避免与残酷性。在 《荷马》史诗中,英雄阿基里斯的幽 学家和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和追寻的一个母体。“文学 灵对奥德赛讲道 :“不要津津乐道的谈死,我哀求你, 的真正的诞生地是死亡,没有死亡 ,就没有文学。没 啊,著名的奥德赛,依然呆在世上吧!即使为奴为仆 有死亡,人类就会无所畏惧,无所悔恨,无所理想 ,也 也比到脱离形体的幽灵王国里称王好得多 !” 就 就用不着制造一个虚幻的文学世界来弥补人生的遗 像圣经中所说,如果人永远死亡,如果来世根本无 憾,来满足 自己对永恒的追求和向往” 。在中国现 望,则 一“个做事的人在他的劳碌上有什么益处呢? 代文学史上,曹禺的戏剧创作也不例外,无论是 《雷 … … 我们的全部智慧的用处究竟何在呢?……世人 雨》、《Et出》,还是 《原野》、《北京人》,都存在着大量 命里遭遇的,兽的命里也遭遇。他们所遭遇的都是一 收稿 日期 :2013—05—26 作者简介:王俊虎(1974一),男,陕西大荔人,延安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士。 基金项 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12XZW020);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 目(12JK0384) 52 萱墨 主 童童 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因为两者都是 那年轻的心灵 已经不能承受这一切 ,精神上的压力 虚空,都归一死 ,都是出于尘土 ,也都归于尘土”_3_。 使她接近崩溃的边缘。就这样 ,“四凤碰着那条走电 因此,人类对待死亡,是一种盲 目的躲避的态度。不 的电线”而死。本是青春靓丽的少女,却在重重压力 去讨论死后世界。只是当死亡这一现象发生在身边 和精神的折磨下,在雷雨天气里偶然死亡,这就是引 时,才会突然觉得死亡的残酷。在 《雷雨》中,曹禺所 起人们怜悯的原因,从而使得观众觉得死亡之残酷, 要寄寓在作品中的就是人类面对突然而来的死亡的 这也是在那个黑暗的时代里,曹禺本人所能觉察到 不知所措,从而觉出死亡的残酷。 的死亡的残酷性。 曹禺创作 《雷雨》时,正是 1927年大革命失

文档评论(0)

fengyu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