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乐文化考论.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l16 高句丽乐文1匕『考论 刘 伟 (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摘要:高句丽的乐由曲、歌、舞组成,在南北朝时分别传入内地,成为中原王朝的 “国伎”之一。高 句丽的乐器种类众多,虽全部源 自中原王朝但又根据实际情况对乐器加 以改进。高句丽的乐除娱 乐外,在 助葬及祭祀中发挥不可替代的功用,此外乐还能实施对民众的教化。 关键词:浑江流域;鸭绿江流域 ;乐文化;高句丽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 (2013)l1一Oll6一O4 一 、 乐与曲、歌、舞 7世纪中叶前,生活在浑江、鸭绿江流域的高句丽人喜好歌舞,其乐由曲、歌、舞三部分组成。 1.高句丽的曲 高句丽乐曲在南北朝时期分别传人 内地,据 《旧唐书 ·音乐志》载: “宋世有高丽、百济伎乐。 魏平拓跋,亦得之而未具。周师灭齐,二国献其乐。隋文帝平陈,得 《清乐》及 《文康礼毕曲》,列 九部伎,百济伎不预焉。”高句丽的乐曲至少在刘宋时期就已传人南朝,但至隋已经不存。高句丽乐 曲在北朝的传播,据 《唐会要 ·雅乐下 ·四夷乐》载: “高丽、百济乐,宋朝初得之,至后魏大武灭 北燕,亦得之,而未具。周武灭齐,威振海外,二同各献其乐,周人列于乐部,谓之国伎。隋文平 陈,及文康礼曲,俱得之百济。贞观中灭二国,尽得其乐。”从这段记载可知,北朝高句丽乐的传播 较南朝晚,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期虽有传播,但不全面,有阙失。后周武帝宇文邕时期才得到高句丽 王国所献之乐,并列为 “国伎”,直至唐太宗时期才 “尽得其乐”。关于高句丽乐曲的名字,《隋书 · 音乐志》载:“高丽,歌曲有 《芝栖》”, 《芝栖》是流传于中原王朝的高句丽乐曲。 《旧唐书 ·音乐 志》云: “武太后时尚二十五曲,今惟习一曲。衣服亦浸衰败,失其本风”,这一曲即 《芝栖》。 《芝 栖》当是有歌有曲,它在隋唐时期较为著名且有明确的传承记载。此曲今已不存,故其曲调、歌词 的具体情况 已不可考。总之,高句丽的乐曲在与南北朝交往 的过程 中分别流入到当地,受到世人欢 迎,随着南朝的灭亡,南方的高句丽乐曲逐渐散失,而北方最终亦从25曲到 1曲,衰败之势不可避 免。高句丽的乐曲通过交流也曾传至 日本地区,成为 日本两大乐之一 “右方乐”的重要组成部分。① 日本筝谱集 《仁智要录》保存的 《地久》、 《登天乐》、 《酣醉乐》、 《退宿德》、 《进宿德》、 《貊牟》 等乐曲应是流入到 日本的 “高丽乐”,其中前三篇更具唐乐的特色,②可能是唐王室 “高丽乐”的一 基金项 目: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 目 (吉教科合字 [2013]第46号)。 作者简介:刘伟,通化师范学院历史与地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思想史。 ① 叶栋、金建民: 《(f智要录 ·高丽曲)解泽与考释——兼论古代朝鲜和外族的音乐文化交流》, 《音乐艺术》1990年第3期。 ② 叶栋、金建民:《(f_智要录 ·高丽曲)解译与考释——兼论古代朝鲜和外族的音乐文化交流》, 《音乐艺术》1990年第3期。 高句 丽乐 文化考 论 H7 部分。高句丽乐曲的演奏特点是独奏与合奏同时存在,应用灵活。高句丽的乐曲有时仅需一种乐器演 奏,集安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有见单一乐器的独奏。高句丽贵族没有中原皇室那样规模较大的乐队,在 日常生活中根据实际情况有时欣赏独奏的乐曲。早期高句丽乐曲的演奏多是在一两件乐器伴奏下完成 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高句丽乐曲的演奏才逐渐形成多种乐器合奏的局面。 《隋书 ·音乐志》说高句 丽 “乐器有弹筝、卧箜篌 、竖箜篌、琵琶、五弦、笛、笙、箫、小荜篥、桃皮荜篥、腰鼓、齐鼓 、 担鼓、贝等十四部,工十八人。” “高丽乐”作为皇室御用的乐曲,最后随着唐王朝的衰落而消亡。① 2.高句丽的歌 高句丽人喜欢唱歌,然而这个 民族的歌至今存世无几。高句丽的乐曲在演奏时通常会有伴唱 (歌),这一点除文献史料记载外还在集安高句丽古墓壁画中有所表现。如舞踊墓壁画描述 “庭院中, 7名男女站作一排伴唱”②。长川一号墓 “可看到至少有21人表演歌舞,歌队可见 13人,舞队有 8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