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琉球演艺初识.pdf
上海戏剧学院学报 戏 剧 艺 术 2009年第6期(总152期)
琉 球 演 艺 初 识
叶长海
据 《隋书》《琉求国传》记载,大业三年 (607),隋炀帝曾命羽骑尉朱宽 “人海寻访异俗”而
到了“流求国”。次年,又遣武贲郎将陈棱 “浮海击之”,击退了流求人的拒逆 ,“进至其都,焚其
宫室,虏其男、女数千人,载军实而还。”①
隋代朱宽、陈棱所到的“流求”,以往研究者多认为那是台湾。近年来许多学者细作比较
研究,认为那个地方就是今 日的冲绳。由此而论,历史已记录了隋代的大陆与琉球的有关事
略。
此后,历唐、宋、元直至明初,应时有商旅往来。清康熙年间张学礼作 《中山纪略》云:“自
唐宋至元,王之长子应袭爵者,至中国人国子监读书习礼。其父薨,始归国受封。至洪熙时,悯
其来往风波惊险不测 ,特免之。”②
明洪武五年 (1372),明太祖朱元璋派遣行人杨载赴琉球,诏谕琉球国王向明朝入贡。此
后,明朝与琉球逐渐确立了朝贡与册封制度。在这种朝贡、册封的往来活动中,中国文化也随
之而传播到琉球。
洪武三十一年(1398),明朝廷遣 “闽人”三十六户移居琉球③。他们聚居在 “唐营”,亦即
后来的久米村。至嘉靖甲午 (1534年)陈侃作 《使琉球录》时犹谓 :“凡有姓者 ,皆出自钦赐三
十六姓名之后裔焉。”④久米村人长期维持着 “闽人”的生活传统。直至一百多年后的万历时
期,久米村人 口逐渐减少,境况衰落。但福建人带去的民俗、文化,其影响是深远的。
在册封、朝贡的仪式往来之间,明朝向琉球带去了“礼”与 “乐”。琉球的许多音乐、舞蹈、
演剧中,显然保留了由中国传播过去的艺术文化因素。
如陈侃 《使琉球录》载琉球接待册封使时 “金鼓笙箫乐,翕然齐鸣”。⑤陈侃对琉球的演出
又有描述云:“乐用弦歌,音颇哀怨。尝闻其曲有 人‘老不少年’之句,亦及时为乐之意,如 《唐
风》之 《山有枢》也。更以童子四人手系折而足婆娑以为舞焉。”⑥
郭汝霖、李际春重编 《使琉球录》记载嘉靖三十八年(1559)册封使团中有 “道士、戏子”等
⑦。正使郭汝霖在琉球期间,于寄居处专门筑一座 “思息亭”,“图书在前 ,琴瑟在御,以吟以
咏,以弦以歌,庶几造化游而忘其身之在异乡矣。”⑨清徐葆光于康熙六十年 (1721)刊印之 《中
山传信录》亦记载册封使团中有 “吹鼓手八名”。⑨
明胡靖著 《琉球记》云:
时重九宴天使,观竞渡于斯潭。爰用潭头高埠新架亭台,八面玲珑柱,柱以锦毡缠饰。……时请天使
· 31.
戏剧艺术 琉球演艺初识 2009年第6期
登台,先用随行梨园,双演诸剧。遂有六龙竞渡谭中。每舟置歌童十人,头戴扇面,团制如金笠,插一金
蝶,羽如鹰翅,身披珠璎珞,飞带杂垂 ,如仙童样 ,各执一描金杖,支手立舟中,齐唱夷调。两傍坐夷人,以
短楫轮转拍浪,比合相斗,无哄然争胜状。薄暮始散,则~fL-八.x-舟歌童五十馀 ,高歌低舞,共演夷戏,不知其唱
何词而演何记,第见其群聚翕如,高低不乱,自有一段校习然者。于是主宾尽竟 日之欢,极斯谭之胜矣。⑩
清汪楫撰康熙二十五年(1686)刻本 《使琉球录》记琉球重阳节的一次演出,其程序与上述
《琉球记》略同。其云:
亭午,请观剧于圆觉寺之右殿。演剧用七十馀人。年长者十馀人 ,皆戴假面,吹笛、击鼓、鸣钲为前
导。馀皆小童,年八九岁至十四五,悉朝臣子弟,常人不得与。各以金扇面为首饰,周围插纸剪菊花。短
袄长裙,上以五色蕉布,半臂骨之。人手二木管,围径寸长不及尺,空其中,投以石子,两手交击作声,歌
用按节已。又易小铁管细如箸,绳贯数十枚,握掌中,为拍板已。……问其曲,日:跃踊歌。……其大指
略与龙舟歌同,而词则加详耳。⑧
类似的记载,在各代册封使的报告、记录中多有描述。其情状亦多见于各种杂说。明万历
年间的福建莆田人姚旅著有 《露书》十四卷,其中的一段记述特别令人注意:
琉球国居常所演戏文,则闽人子弟为多。其宫眷喜闻华音,每作,辄从帘中窥。潦天使,长史恒跽请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