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资企业在非洲要“与人互利”.pdf
的方式”准备退出战略。
在声明中,领导人承诺,各方将注资超过 5000亿美元,用于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
“新借款安排”机制。领导人还承诺在 2010年年底前制定为各国所能接受的规章制度,提高
银行资本标准。
领导人在声明中还承诺,各方将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致力于在 2010年成功完成多
哈回合谈判。
中资企业在非洲要 “与人互利
戚 华
笔者在非洲许多国家生活、工作多年,发现许多中资企业受当地人欢迎的同时,也遇到
不少困扰,其中最多的就是 “不融人”、“不合柏”,和当地社会存在一定距离。
笔者认为,中资企业最容易犯的错,就是过于与人争利。中国民企老板通常算盘比较
精,对劳动效率抠得很死。他们认为,非洲当地员工性格 “懒散”,效率低,不适应加班加点,
因此千方百计多用中国工人。如在阿尔及利亚等国政府基建项 目,按规定当地工人比例不
得低于51 ,但一些中资企业聘请的中国工人却突破了这一限制。在当地人看来,这些中
资企业已经赚走了他们的钱和资源,又把饭碗也一并拿走,中国老板 “不讲规矩”,“中国人在
抢非洲人的利益”,矛盾便出现了。
另一方面,中资企业在海外,特别喜欢全封闭管理,与当地社区相隔绝。大多数中国人
都被圈在厂区里,吃饭 自己做,理发 自己剪,有些工人在阿尔及利亚干了大半年钢筋工,连工
地大门都没出去过一次。一些中资纺织厂、服装厂,甚至把 “全封闭管理”扩充到当地人雇员
身上。然而,非洲固然不发达,但照搬西方的劳动法规却十分发达,这种做法非但未能提高
劳动效率,反倒招来罚款和警告,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十分紧张。
不过,笔者发现不少黎巴嫩、印度企业,在非洲 “融人”得特别好。与中资企业相比,他们
比较愿意雇当地人,吸收当地股份;派驻当地的工作人员采取开放式管理,而且大多是携眷
前往,和当地社区交流密切。对这些 “看得见、摸得着”,而且 “看得清、摸得透”的老外,当地
人 自然觉得比别的老外亲切、放心得多。
2003年,笔者在阿尔及利亚某建筑公司项 目部工作时,所在单位和工地周边居民关系
一 开始很恶劣,对方不仅经常去投诉,甚至连小孩都偷偷往工地扔石子。那年斋月,我们决
定 “人乡随俗”,将开饭时间改为和当地人一样的日落以后,并给当地员工 “守斋”以适当照
顾。斋月结束前,我们还走出工厂,帮当地修好了被雨水冲毁已久的一条小路。自此,当地
人做了甜点会送我们品尝,孩子出生也请我们去做客,关系非常融洽。后来,笔者在素称保
守的马里共和国工作时,就努力和当地人同吃同住,并常穿当地服装,尊重当地工人的利益,
取得很好的效果。
可见,中资企业在非洲与当地社会相处融洽并不难,只要能做好 “人乡随俗,与人互利”,
就无往而不利 。
(作者:前中资企业驻非洲代表)
141
附注 :
这篇文章写得很真实,当我发现他所说的写的就是我当年的一位老战友老
同行。
我是 1985年 2月 1日和况浩文等 1O多位同志随同陈慕华部长访问联邦德
国,参加中德经济混合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和分头洽谈一批经济合作项目等等活
动。这时我和况老开始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和亲密联系。
后来我先后三次去过重庆,受到况老的热情接待并就重庆和江苏经贸企业
间建立经常联系交换 了意见 ,达成 了共识。还看过他的大作 《一双绣花鞋》,令
人感动。
二十五年过去了,我们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了,祝健康长寿,长命百岁。
尤 旭
2009.10.28
重庆撑起内陆开放的脊梁
“请表达一个外贸老兵的感激’’
— — 访原重庆市外经贸委主任况浩文
和养育他的这座山城一样,况浩文是一本读不完的传奇。解放后,他曾做过公安工作,
后转业到重庆工业部门;“文革”中长期遭受迫害,平反后相继担任重庆市外贸局长、重庆市
外经贸委主任、重庆长发集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