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6]何静,刘荣堂,刘增加.我国虻科研究进展.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6,12(4):248~252
【7】朱良春.虫类药应用.江苏: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56
18]难波恒雄池.中药虻虫研究.生药学研究,1982,36(2)289
【9】来复根.中药虻虫的鉴别.浙江药学,1986,3(4):13
【10]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一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95~96,109
【11】中国药用动物志协作组.中国药用动物志第二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126~128
【12]江波,赵荣国,高士贤,等.五种虻虫药材的性状鉴别.中药材,1992,15(3):21~24
【13]才树凯.虻虫人工驯养经验.农村养殖技术,1999,9:12
【14]龚跃新.抗癌虫类药的微量元素分析.中药通报,1988,13(11):37~38
【15】金伟,王亚威.虻虫抗凝血物质的提取与鉴定.中医药学报,2000,3:58~59
176
.【17]翟岩.中药虻虫的化学成分研究I.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硕士毕业论文
【18]赵杰译.国外医学一中医中药分册,1984,6(5):46
【19]金伟.虻虫抗凝血物质的药理研究.中医药信息,2000,3:64
120]陈育尧,孟庆棣,佟丽,等.虻虫水提物对大鼠出血时间、纤维蛋白元含量及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第一军医
大学学报,1990,10(3)-260
121】赵荣园,等.虻虫药效学初探.中草药,1993,24(2):87
【22】吴克让,等.虻虫活血化瘀作用初探.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增刊:2
123]难渡恒雄.虻虫生药学研究.生药学杂志(日),1982,96(4):292,
【24】高士贤.中国动物药志.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78
126]曹旭.虻虫的应用.湖南中医杂志,1993,9(3):13
中医药抗偏头痛研究的难点与对策
左飞伍
贵州省威宁县人民医院贵州戚宁553100
偏头痛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曲坦类药物的开发成功,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
的认识和临床疗效的提高,正经历着空前的进步。传统中医药治疗本病经验丰富,疗效确切,具有
进一步发掘与提高的潜力。但是,中药抗偏头痛的研究进展缓慢,为此,本文针对存在的主要难点
进行深入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对中药抗偏头痛的研究有所裨益。
l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病机研究
偏头痛的病机有不同认识,概括而言,包括:风、火、痰、瘀、虚等五端。就目前来看,多数
文献仅从这五种病理因素解释偏头痛的发病,但是诸因素之间有何关系?它们产生的深层机制是什
么?能否反应偏头痛的病机本质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鲜有文献系统而深入的探讨。我们认为:探
究偏头痛的病机,必须紧密结合本病的发病特点,在偏头痛的不同时期病机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
是具有密切相关的演化关系,只有把各时期的病机综合起来才是偏头痛完整的病机认识。
. 132
我们在头风病病机研究》【1L·文中,系统提出偏头痛的新病机认识一肝失疏泄为发病基础,
气机失常为始动因素,络脉失和,气血逆乱为病机关键。详细内容请参照此文。就偏头痛病机研究
中的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1.1病机中与。风一相关的概念讨论
风是中医学中十分常用的名词。有学者认为,“风”就是气的运动的运动形式【2J,气与风异名而
同类。无论是自然界的风,还是机体内的风,都是指运动的气而言。《庄子·齐物论》“大块噫气,
其名为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医碥》对此发挥日“故气
病往往称风,如肝风、肠风、胃风之类,皆气之往来鼓动若风耳。”
偏头痛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头痛,忽作忽止、作止无常,遇风易触发或加重,符合风邪善行而数
变的特征,故可称为风病。显然,这里所言的风,仅是一种外在的病理征象和发作诱因。不过,其
反应了内在的病理机制——阵发性的气血逆乱。因此,偏头痛之风主要是对病势的概括,其实质是
由于体内气机逆乱所致,即本文所论发病机制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外在表现。恰如奇效良方》所言
“于此不言风者,是言经之本也;世言风者,是言经之标乎。’’
1.2瘀血、肝阳、肝火等常见病理因素的实质探讨
学者们偏头痛多瘀的依据有三点:第一、肝气郁滞,气滞血瘀:第二、病程长久,经久不愈而
久痛入络,络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