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产业基地综合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炭资源开发为例.pdf

能源产业基地综合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炭资源开发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源产业基地综合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炭资源开发为例.pdf

研究s探讨 ResearchandApproach 能源产业基地综合环境 承载力评价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煤炭资源开发为例 康虎彪1,刘传庚2,谭玲玲2,丛 威 3,史志斌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85;2.山东工商学院,烟台 264005; 3.国家能源局政策法规司,北京 100824;4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展中心,北京100023) 摘要:环境承载力对于指导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协调人类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 而迫切 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近年来随着新一轮能源基础项 目开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问题也 日益威胁到了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能源产业基地为研究对象,结 合环境规划 的需要,从理论上阐述 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应用环境承载力 的计量模型,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近期和远期综合环境承载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相 应 的对策措施 。 关键词:环境承载力;区域环境;能源项 目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2355(2010)03—0026—04 doi:i0.3969/j.issn.1003—2355.2010.03.006 Abstract:Environmentalbearingcapacityhasaveryimportantandurgenttheoreticalaswellaspracti— calsignificanceforhumanbeingsinguidinghumansocio—economicalactivitiesandcoordinatingtherelation- shipbetweenhumanandeconomicdevelopment.Environmentalissueshavebecomethecoreandsubjectmatter inurbanproblems.However,inrecentyears,withanewroundofenergyinfrastructureprojectsstarted, 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ecologicaldamagehasposedmoregreaterthreattothecoordinateddevelopment betweeneconomicandsocialenvironment,combiningtheneedforenvironmentalplanning.W ehaveelabo— ratedtheideaofenvironmentalbearingcapacitytheoretically.Andweanalyzedthecomprehensiveenviron— mentalbearingcapacityofXilinGolLeagueinInnerM ongoliaregionalshort—term andlong—term ,through establishing index system andusingtheenvironmentalbearing capacitymodel,AndthecOrresponding counterm easUres. Keywords:Environmentalbearingcapacity;Regionalenvironmental;Energyprogram · 1 引言 环境系统对入 口增长的容纳能力”;IUCN/UNEP/ 环境承载力由环境容量概念演化而来,最早出 wwF指出:“承载力是指地球或任何一个生态系统 现于20世纪70年代。其中Bishop将其定义为:“在 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的影响,承载力虽然可以借助 可以接受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一个区域所能永久地 技术来增大,但通常是以减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 承载人类活动的强度”;Schneider则强调 :环境承 能为代价,并且在任何情况下,也不可能将其无限 载力是 “在不遭到严重退化的前提下,自然或人造 地增大”。国内许多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但 收稿 日期:2010—02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