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女神》中的方言现象【毕业论文】.docVIP

郭沫若《女神》中的方言现象【毕业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论文 (20 届) 郭沫若《女神》中的方言现象 专业:汉语言文学 [摘 要]方言可以成为文学创作中刻画人物角色和感情表达的得力工具。方言俗语也是很多经典文学的重要成分并且与普通话各有不同的审美特征和表达优势。《女神》是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但是里面却含有方言词汇、语法和句法。本文通过考察作者生活环境以及创作背景来研究作品中运用方言俗语的原因以及方言俗语在作品中所展现出来的功能,以求更深刻地体会这一作品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方言;方言词语;方言语法;方言句法 The phenomenon of the dialect of The Goddess Abstract:In literal works the dialect can serve as a special tool in depicting the literal figures and expressing the strong emotions. The dialect is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literal classics. The dialect and the Mandarin employed in the literal works enjoy different aesthetic features and expressive advantages. The Goddes is a famous literatue,but there is a lot dialect words and sentence in it.Researching the reason of the appearance of the dialect and the function of it through the auther’s life can help us realize it’s particular fascination more deeply. Keywords:The dialect he words of the dialect the grammar of the dialect the syntax of the dialect 方言在各地区人们的心中、现实生活中,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在特殊的历史文化传承中,永远地保留了下来。它不仅可以体现各民族的历史渊源,而且可以体现出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风貌。方言不仅普遍存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口语交际中,而且以其特有的审美特征和表达优势大量存在于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中,文学史上的很多经典作品总是与方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被称为“自由体诗新纪元”[1]的《女神》便是这样一部经典作品。 郭沫若被称为我国现代杰出的考古学家、剧作家、古文字学家、诗人等。《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包括前面的序诗部分一共57篇。是作者于1916年至1920年在日本时创作,并于1921年8月出版。《女神》出版后便成为我国新诗界的奠基之作。 《女神》以其自由支配的行文结构、多样的诗歌形式以及通俗不羁的语言表达方式被誉为“自由体诗的高峰”。它拥有非常庞大的语汇系统,方言不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而且是它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女神》中的芜杂的语汇现象,是文学家研究的一个关注点。《女神》出版以来,就受到各位学者的关注,经过多年的研究,对于其中的方言现象的认识不断的深化。考察作者的生平与创作时的背景对《女神》的方言现象进行研究,有助于深入体会这一作品的独特魅力。 一、作者使用方言的动机 作家的气质、作品的风格往往与作者生活的环境、家庭背景、教育背景息息相关。方言作为一种地域性非常强的语言,蕴含了几千年形成的地域特色、风土人情以及丰富的艺术文化内涵。《女神》中出现方言现象与郭沫若生活的地域、家庭环境以及教育背景是分不开的。因为人作为生命的个体,总是携带着母语作声音的旅行。但是文学作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语境,文学作品中的语言也就是文学语言往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言。而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却出现了口语形式的方言现象,作者运用方言表达到底有何动机? 郭沫若,原名开贞,字尚武,一八九二年十一月十六日出生于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乐山地处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的交汇处,自古以风景秀丽著称。乐山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方话。乐山虽然景色迷人,但是根据历史记载,此地常年战乱,人多逃亡以至于本地的土著人甚少,多外省移民于此。移民此地的人多来自福建、山西、湖北、陕西、湖南等省,来自各方言区的移民虽然经过长期共同生活不断融为一体,但是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各地方言因素遗留下来,形成了现在的乐山方言。融合后的乐山方言成为出生在四川乐山的郭沫若的母语方言。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