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完美WORD文档DOC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值得下载!
目 录
摘 要、关键词
阿Q精神中的人性本能---------心理防卫机制………………………第2页
阿Q精神中的人性本能------处世哲学………………………………第 4页
阿Q精神与当代人的价值观…………………………………………第 5页
阿Q精神与当代人的权利观…………………………………………第6页
注释、参考文献………………………………………………………第7页
摘要:
八十多年来,关于阿Q形象的问题,争论的沸沸扬扬。由于文学批评本身的多样性,不同时期的人对同一个文学形象便有了不同的认识,这有助于我们多侧面去认识生活。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照照阿Q这面镜子,找找阿Q精神在当代的变种,有助于清除我们身上的精神垃圾,以更健康的姿态去面对生活。
关键词:阿Q形象 形象分析 现实意义
论阿Q形象的现实意义
《阿Q正转》是鲁迅先生以文学佐证史学,以文学诠释“人学”的代表作。这部作品自诞生以来,就被当作国民性批判的典范。鲁迅说过,阿Q是他多年来欲刻画的“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①,故而在这部作品中,他穷形尽相的刻画了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典型人物阿Q的屈辱生活和病态心理,并在这一“典型”中包孕着对人性本能的渗透,永远闪烁着不可磨灭的智慧光芒。
小说中的阿Q,生活在以赵太爷,钱太爷和假洋鬼子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所统治的闭塞的未庄,被奴役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对压迫者的“深恶痛绝”和对革命自发的“神往”;他不断反抗又不断失败。当行动上不能真正实现反抗的目的时又不能从屈辱中奋起,在失败中求生,于是以幻想的胜利来安慰自己,借此来减轻或掩盖失败的屈辱和痛苦。凡此种种可笑可怜可悲的言谈举止的心理根源就是以自轻自贱,自欺欺人,畏强凌弱,对敌健忘为精神特点的“阿Q精神”。它是在阿Q被封建统治者残酷压迫和精神毒害的结果,是物质关系上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人在精神上丧失自尊自信,安于并掩饰愚昧落后的一种掩耳盗铃的病态心理。
耐人寻味的是,阿Q这个病态的典型自一出世,人们就似乎可以发现这个乌有人物的形影,历来也不乏对号入座。作为《阿Q正传》典型意义的精神胜利法,它的本质究竟应该如何认定?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②阿Q这一文学形象有着鲜明的阶级特征,我们可以把这个人物形象归结为落后农民的典型。然而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则另当别论。其区别在于,典型形象是由人物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形成的,而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则是指这个典型人物思想性格中最为突出的部分。阿Q思想性格中最突出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而精神胜利法所概括的这种病态社会心理,在我国从古至今的各个历史阶段,各阶层人群的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现,而且不仅中国有,国外也有。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和印度作家纳吉都曾说过,《阿Q正传》的典型意义是“世界性”的。美国研究鲁迅的博士威廉·莱伊尔也说:“鲁迅塑造的阿Q这个典型人物,不仅中国有,其实美国也有,全世界各地都有。阿Q精神胜利法在不少人身上都有所反映。”由此可见,阿Q的典型意义不是它的阶级性,而是它的社会性。
我们可以认为:“阿Q成为人们用来称呼某些人的共名”,而精神胜利法“并非一个阶级所特
有的现象”,在“当时许多不同的阶级的人物身上都可以见到”阿Q形象的这种典型意义,
正如文学史上一切伟大的典型形象一样,突破了某些阶层、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局限,显示了具有某一特定时代意义的普遍性质。正是由于阿Q形象的典型意义具有如此的深度和广度,才使《阿Q正传》像其他世界文坛的名著一样,蕴含着巨大的教育功能,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
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照照阿Q这面镜子,找找精神胜利法在当代的变种,“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将会有助于消除精神垃圾,以更健康的姿态面对生活。
一、阿Q精神中的人性本能---心理防卫机制
鲁迅以一个先驱者对于历史的深刻感悟和肩负使命的特定理解,怀着用文艺来参与社会改造的目的,他选择现实主义的文学原则做起小说,一反传统文学中“瞒”和“骗”的文风,主张“真诚的,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们的血和肉来”。虽说“要画出这样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是一件难事”,但一直对“国民性”的问题冷静深刻思考之后,鲁迅先生超绝群伦的不仅画出了“愚弱国民”的魂灵,而且将人性中的本能形象的展现出来。令我们叹服的是,鲁迅在塑造这一血肉饱满的艺术形象时,其突出的阿Q精神居然与当代心理研究成果的心理防卫机制不谋而合了。
心理防卫机制属于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典型的采用习惯性和潜在意识的方式,以消除个人内心焦虑,罪恶感和即将失去的自尊心。一个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时时处处都不可避免地要遭遇许多挫折和困难,而又不能一一直接去应对或逃避,那就必须依赖心理上的机制和措施来适应,这是一种正常而健康的心理现象。但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CC段低压智能断路器继电保护整定研究.doc
- MCU在汽车中的应用.docx
- MIDASGen钢筋混凝土静力弹塑性推覆分析.doc
- On the Origins and Functions of American Slang 美国俚语起缘及其功能分析.doc
- PC-Crash 中行人模型的验证.doc
- PEST分析模型案例分析.doc
-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doc
- PFMEA制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oc
- PKPM 型钢梁、混凝土柱框架结构分析要点.docx
- PLC和变频调速应用技术培训报告.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