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14 短文两篇教案1 苏教版.docVIP

2014-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14 短文两篇教案1 苏教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2015七年级语文下册 3.14 短文两篇教案1 苏教版.doc

《于园》   教学目标:?   一、了解本文按空间转换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体会古代园林建筑设计的精致奇巧和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 吟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今天,也让我们一起到扬州瓜洲镇上的于园,去品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绝妙景致。?   二、作者简介?   ? 张岱,明末清初文学家。出身于仕宦家庭。明朝灭亡后,他隐居山中,在国破家亡之际,回首二十年前的繁华靡丽生活,写成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书,抒发了他对故国乡土的追恋之情。?   ? 今天,我们学的《于园》就出自于他的《陶庵梦忆》。?   三、初读课文?   1、散读课文。?   要求:请注意课文中个别字词的读音。?   2、请读。?   学生正音。教师范读。?   板书:槛?jian?   ?3、全班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四、再读课文?   ?1、分组讨论交流课文的解释。?   ?2、学生解释,重点字词教师点拨。?   ①?富人于五所园也?园:动词,建筑园子。?   ②?非显者刺?刺:名帖,这里作动词,投名帖。?   ②?奇在磊石?磊:垒,堆砌。?   ③?缘坡植牡丹、芍药?缘:顺着,沿着。?   ④?以实奇?以:因为。?   ⑤?以幽阴深邃奇?幽阴深邃:阴暗深远。?   ⑥?颓然碧窈?颓然:舒坦的意思。?碧窈:碧绿幽远。?   ⑤?俱以假山显?以:凭借。?显:显扬,有名声。?   ⑤?胎于石?胎:这里是形成雏形的意思。于:从。?   ⑤?至于园可无憾矣?于:到。?   ?3、在此基础上思考:于园并非人人都能进去,从文中那一句话可以证明??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一句告诉我们:只有有名声、有地位的人才能进这座园子,一般人则不能。可以看出这座园子不同寻常,主人不肯轻易示人,给人一种“养在深闺人未识”之感。?   这一节中,还有哪一句也照应了“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这句话呢??   五、细读课文(第二段)?   从第一节中,我们还了解到于园是一个名叫于五的有钱人所建造的园子。它可以算是一座私家花园。据我了解,私家花园是中国园林艺术的精华。它们大都模仿自然,推崇山水野趣,叠石掇山,楼阁重复,具有山水画意。?   下面,让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节,看看它究竟奇在何处??   1、找出关键句:“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   ?板书:园中无它奇,奇在磊石。?   2、文中从哪几处描绘了磊石呢??   找出方位名词“前堂”、“后厅”、“卧房槛外”。朗读这三句。?   它们各自奇在何处?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处谈感受。(可抓住文中具体字词,想象一下作者当时的感受。)?   教师随机贴相关景点图片。?   板书:?(磊石)以实奇?   (磊石)以空奇?   (磊石)以幽阴深邃奇?   3、作者除了介绍磊石之奇外,还写了哪一处景致?你喜欢吗?为什么??   “再后一水阁”,它让人产生一种怎样的意境?(置身山林之中,回归大自然,惬意,心旷神怡)?   4、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加以背诵。?   ?5、“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作者在全文的结尾处也写到了瓜洲众多的园林亭榭。它们都和于园一样,是凭借巧夺天工的假山而闻名。原因在哪儿呢??   齐读最后一句。?   三个方面的因素:来源于自然之石、能工巧匠的一双手和园林主人高超的艺术构思。?   从于园到扬州众多的园林,我们感受到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精致奇巧,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六、总结?   ?全文主要按照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于园的山石和建筑特征,层次井然,给我们营造了富有诗意的意境。?   齐读全文。?   七、拓展?   今天,能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了于园的绝妙景致,我感到很愉快。在此,我也发出邀请,希望我们泰兴的同学们能到上海来,看一看上海的豫园。那又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呢??   课后阅读《走进东南名园——豫园》。?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cz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