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pdf
的农产品供应大省;国家最大的粮、油 、猪生产基地之 和提高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运用循环经济学方法组
一;我国小麦、水稻 、油菜籽、黄红麻 、甘蔗、桑蚕 、水果 织的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业生产体系,通过末端物质
的重要产区。川西高原、山地分别为本处重要牧区和林 能量的回流,形成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的闭环农业生产
区。盛产的林特产竹子、白蜡及中药材川贝、麋香、虫草 系统翻。
等,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2.1 我国已有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p】
四川全省土地总面积 48.5万 km2,其 中平坝 占 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三低一高”,即低开
9.23%,丘陵山区占55.63%,高原占35.14%。天然林及 采、低消耗、低排放和高利用。在农业生产过程和农产
其他森林约 1920万 hm2,造林约 127万 hm2,封山育 品生命周期中减少资源的投入量和废弃物的排放量 ,
林约43万 hmz,退耕还林还草67万hmzfl1。森林覆盖 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 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
率也由过去的24.23%上升到26.62% ,全省 自然保护 程中。实现农业资源持续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经济效
区从46个增加到 9O个。目前,已建立了洪雅 、眉山2 益与生态效益得以统一。循环经济理论在我国农业发
个国家级生态农业县和珙县、温江、郫县、都江堰市等 展中广泛应用,形成以下3种主要类型的农业循环经
3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生态示范区。全省已有水果、蔬 济模式。
菜 、茶叶、粮食等绿色农业基地 20万 hmz,从事绿色农 2.1.1 生态农业模式
业的农户达到400多万户,绿色食品产量达到 13万 t; 生态农业是循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的典
还有 170多个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 ,产品 型代表 ,在我国发展已有相当成功的模式。这种模式在
涵盖了农牧业各个领域。四川是中国水能资源最丰富 生产流程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的基
的地区之一,拥有大量水电站。四川省除北部阿坝藏族 本思想。通过 “企业+基地+农户”或农民专业协会等
羌族 自治州境内小部属黄河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流 组织形式将农民集 中管理。扩大生产规模 ,实现 “种、
域。全省共有大小湖泊 1000多个,著名湖泊有邛海 、 养 、加”一条龙生产。深入探索农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
泸沽湖等。四川北部的若尔盖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沼泽 开发利用的新途径 ,通过将加工业引入到以种植业和
湿地区。水利资源和河川径流量位居西部乃至全国前列。 养殖业为主体的循环链条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经济
效益 ,带动种养业的快速发展 ,使原来的生态农业模式
2 四川农业循环经济初具规模
农业循环经济是循环经济理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
基金项 目:四川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项 目(CR0716)
作者简介:刘 斐(1985一),男,江西南昌人,企业管理硕士研究生,
四川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及问题
区。例如在我国西北、西南的生态脆弱区,水土资源匹 2.2 四川已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配不合理,通过 “山地种养结合”、“小流域开发治理”、 近年来,四川各地在选择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时,坚
“林间套作”等多种模式,发展小规模的循环农业生产。 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依托现有农业科技资
通过种养加三者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产 源 ,通过机制创新,发展与整合四川的农业优势产业 ,
品产量和产值。 实现示范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 、农业生产的高效益和
2.1.2 农业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模式 可持续发展。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按照自己的意愿,着
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生物质能开发利用的广泛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