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的意境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教学的意境分析.pdf

第29卷 河南教育学 院学 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 V01.29 2010年第3期 JournalofHenanInstituteofEducation (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 No.3,2010 文章编号:1006—2920(2010J03—0126—03 诗歌教学的意境分析 刘 辉 摘要 :意境是诗歌的生命 ,诗歌教学必须分析意境 。分析诗歌 的意境 ,就是要具体分析诗人概括描绘的生活形 象,把诗 中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揭示形象的内在本质和精神 ,让学生从 中领悟到更多、更深远 的东西;挖掘诗人 在形象中所灌注、渗透的情与理,让学生受到直接的情感感染和心智启迪 。 关键词 :中学语文 ;诗歌教学;意境 ;分析 作者简介 :刘辉,洛 阳市教育局 中小学教研室中教二级教师(洛 阳471000)。 意境是诗的生命 ,诗歌教学必须分析意境。如 有鱼儿在碧水游翔。原是静物 的 “万 山”,因枫树经 果只是按照字面上加 以疏通 ,然后简单生硬地归纳 霜由青而红 ,也显示出一派生机。流动的江水 ,往来 出主题思想 ,平板机械地罗列几条写作特点,那么 , 的百舸 ,也在这霜天中 “竞 自由”。从 “层林 ”到 “漫 无论怎样脍炙人 口的诗 ,也会使学生觉得索然寡味。 江”,从 “长空”到 “浅底”,诗人用浓艳的颜色 ,描绘 因此 ,生动地分析诗的意境,再现诗 的意境 ,使学生 出一幅气象万千、绚烂多彩的画卷 。教师能把这幅 通过诗人描绘的有限形象 ,领悟到更多更深远的东 画卷活脱脱地呈现出来 ,学生就可体会到诗的壮丽 西,从而受到美感教育,是诗歌教学的主要途径。 的意境 ,感受到其中洋溢着豪放 、坚毅、乐观的感情。 意境,是诗人主观意识对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 写景抒情诗 的形象主要是鸟兽虫鱼 、风花雪月 是诗人主观之 “意”与客观之 “境”的辩证统一。诗 之类的 自然景物 ;而叙事诗的形象 ,则主要是人物形 中的 “意”,就是诗人所要抒发的 “情”和所要阐述的 象。叙事诗的意境分析 ,就要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 “理”的统一;诗中的 “境 ”,就是诗人描绘的生活形 如白居易 《琵琶行》中的琵琶女 ,这是一个被损害被 象及其内在的神韵的统一。形、神 、情、理水乳交融, 污辱的形象 。她历尽人情冷 暖,饱尝世态炎凉。她 浑然一体 ,构成完整、和谐的艺术存在,这就是意境 。 年轻时姿 、艺出众 ,曾名噪一时 :“十三学得琵琶成, 因此,分析诗的意境,就是要具体分析诗人概括描绘 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 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 的生活形象,揭示形象的内在本质与精神 ,挖掘诗人 妒。”当年是富人好客们玩弄 的对象:“五陵年少争 在形象中所灌注 、渗透的情与理。 缠头 ,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篱击节碎 ,血色罗裙 一 、 生动地描述诗 的形象。把诗 的形 象呈现在 翻酒污。”及到年长色衰 ,就落得 “门前冷落车 马 学生面前 稀”,最后沦落天涯 ,“老大嫁作商人妇”,可是 “商人 形象是意境的基础 ,诗的意境是靠形象构成的。 重利轻别离”,留下她形单影只 ,独守空船 。寒江之 如果我们能把诗的形象生动地再现在学生面前 ,使 滨,月明之夜,抚今思昔 ,悲从 中来 ,“梦啼妆泪红阑 学生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引起他们的思索和联想 。 干”,她只能借助手 中的琵琶,排遣心中的郁 闷和痛 如 “看万 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苦 。教师如果能经过具体分析 ,让这个形象站在课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 自由”①。这是毛 堂上 ,自然就会引起学生对这个不幸女子的深切同 主席描绘的秋天湘江的形象:

文档评论(0)

cvde43ds5f3f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