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空谈之虚空 破株守之迂滞——薛凤祚“会通”的科学思想探微.pdfVIP

补空谈之虚空 破株守之迂滞——薛凤祚“会通”的科学思想探微.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JournalofShandong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 郑 强 补空谈之虚空 破 株守之迂滞 S0~iaI 勰拣 一 、 由空虚入实用——冲破 旧藩 的学术道路 薛凤祚天资聪慧,少承家学 ,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 。他熟读五经 四书,并中秀才 ,补廪生 。天启年 间,他 出外游学 ,先后受业于理学大师鹿善继和孙奇逢 。鹿、孙二人为至交好友,虽然他们都讲求 “以13用伦常为实 际”,_1]¨如。但其宗 旨却在于体认天理、发明心性 。因此 ,鹿 、孙二人虽然为当时大儒 ,但始终也难 以完全摆脱 宋明理学内在的虚空之弊 。薛凤祚师从二人之后,治宋学 ,“尝慨然欲有建树于时,不为空谈 以炫人耳 目,先 生俱得其学”,①“著有 《圣学心传》,发 明 认‘理寻乐 ’之 旨”。此书编辑了鹿善继 的 《四书说约》和孙奇逢的 《四 书近 旨》。卷首为鹿善继的 《认理提纲》和 《寻乐大旨》,然后是鹿善继、孙奇逢 的传记 。薛凤祚对此书颇为 自 诩 :“此书出,当与孔 、曾、思、孟圣贤书共揭星Et而行 中天 。”[2他早年虽然曾浸淫于理学修养 ,但后来却能突 破理学的虚空之弊 ,实现了他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转变 。 中国传统文化一向重 “道”轻艺 ,极为推崇人文与道德心性之学 ,而轻视和忽略 自然科学。明末清初 ,明 清易代引起 的政治极度震荡 。一部分怀有强烈民族感情的知识分子由读经谈理转而攻读天文地理等经世之 学,以图匡复华夏文 明,这种转化是针对明清之际的遗 民知识分子逃世的弊病而产生的。这个时期启蒙思想 的中心一环是学术独立和学术研究中知性精神的发展。薛凤祚参加了诸城遗 民集团的活动 ,与当时寓居在 诸城的乐安李焕章 、直隶马鲁 、益都杨涵 、王屿似等人有诗文 唱和 ,他们大多集 中在张衍 、张侗兄弟所建的放 鹤园中进行各种诗文活动。张侗 曾在 《郁玢放鹤村蓬海先生小传》中记录当时的盛况 : 先生既以山水朋友为性命,于是乘州织水、莱子 国山公、云门笠者 、故王孙适庵 、愚公谷仪甫、蓟门东 航子习仲、渠丘 昆右 ,与 同乡髯叟子羽、渔村、栩野诸君子 。德业文章,超绝一世……-3 诸城遗民集团的活动形式不外乎聚会纵谈 、游山赋诗和结社 ,当时曾出现的白莲社和鸡豚社 即为诸城遗民 所结的诗文之社 ;但是,由于几经删削,今存诸城遗民诗文集中,已经看不到过激的言论了。我们也试 图搜寻薛 凤祚的诗作,但是无从找起 ,非常遗憾。梁启超在评述这些处于明清鼎革之际的文人时说:“他们对于明朝之 亡 ,认为是学者社会的大耻辱大罪责,于是抛弃明心见性的空谈,专讲经世致用的实务。他们不是为学问而做 学问,是为政治而做学问,许多人都把半生涯送在悲惨困苦的政治活动中,所做学问,原想用来做政治建设的准 备,到政治完全绝望 ,不得已才做学者生活。他们里头,因政治活动而死去的人很多,剩下生存的也断断不肯和 满洲人合作 ,宁可把梦想的 经‘世致用之学’依旧托诸空言,但求改变学风以收将来 的效果。”[4312黄宗羲乃清初 大儒,曾数次被清廷拉拢,却不为所动,始终持不合作态度 ,如拒绝应征清廷设立的 “博学鸿儒”;而方 以智则在 经历了诸种仕途与生活的患难后,剃度为僧,潜心学术 。这些学者 的行为只是一种表象,而对 国家 、社会事务及 民族文化的持续关注 ,才是其最终的价值取向。薛凤祚开始 向魏文魁学习传统历法。魏文魁 (明满城人 ,自号 玉山布衣)著有 《历元》三卷 、《历测》二卷 ,以中国传统历法责难西学,徐光启 曾经与他辩论。徐光启死后 ,他仍 与其继承人李天经领导的西法历局斗争 ,并组织历局——东局 ,以宣传 自己的历法 。入清 以后,于顺治九年 (公 元 1652年)到白下 (南京),与在那里传教的穆尼阁②相遇,并向他 “求三角法,又求对数及对数四线表”。E53薛凤 祚在 “西儒穆尼阁、汤道未、罗雅谷游得历学之要 ,又精黄极 ,数多奇中,及天文地理 ,无所不通 。”④ 薛凤祚深受鹿、孙二人 的影响,但他没有把 “日用伦常”当作体认天理及明心见性的手段 ,而是将其视作 学术活动的目的和归宿。他既善于吸纳和糅合 中外的学术原理 ,同时又注重这些原理在 日常生活及军 国大 事之中的应用 ,特别是他的 《历学会通 ·致用》总结和介绍 了天文 、数学、地理 、医学、兵法 、建筑等多方面知 ① 参见由薛氏本族后人整理编写并

文档评论(0)

cvde43ds5f3f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