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饮食调护.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饮食调护 教学参考 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临床营养与食疗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  实用中医营养学 课程介绍 绪论 常用食物 食疗 概念 中医饮食营养学 营养:营养:古代又作“荣养”.营:经营,营造.荣:容盛,繁荣.养:养护,补养.营养,指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或养料,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过程。 饮食:泛指固态、流态、半流态的食物或食品。 食物:给人提供养分、满足心理要求的自然界的一     种物质。       食品:食物进一步的加工品。 食品的标准:色、香、味、形、器、意、质、效、        量,或营养成分、心理满足、饱腹感。 内容 中医饮食养生 中医饮食治疗 中医饮食节制 中医饮食宜忌 基本观点 天人相应整体营养观 调理阴阳营养观 食药一体营养观 全面膳食和审因用膳营养观 历史沿革 早期食事活动 择食 火 汤液 酒 调味品 食事制度 理论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山海经》 《黄帝内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其他 理论提高时期 《千金要方》 《食疗本草》 其他 理论全面发展时期 《养老奉亲书》 《饮膳正要》 进一步实践时期 《本草纲目》 《随息居饮食谱》 《老老恒言》 其他 现代发展时期 食物的性能: 食性 作用 适应症 食物 寒凉性 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 热证、 阳证 绿豆、藕、西瓜、荸荠、马齿苋、茶叶、鸭蛋、贝壳类 温热性 温里、散寒、助阳、活血、通络 寒证、 阴证 生姜、大葱、红枣、核桃、羊肉、韭菜、鸡肉、酒 平性 作用缓和,无明显副作用 应用范围较多 粮食类、豆类、土豆、胡萝卜、花生、莲子、猪肉、鱼类、牛奶 食味 作用 食物 酸 收敛、固涩、生津助消化 番茄、水果类、山楂、乌梅、醋 苦 泻下、泻火、降逆、燥湿、健胃 苦瓜、茶叶、杏仁、百合 甘 补益、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大枣、蜂蜜、粮食类、豆类 辛 发散、行气、行血、健胃 生姜、大葱、香菜、辣椒、韭菜 咸 软坚散结、泻下通便、补肾、养血 海带、食盐、蟹、海参等海产品 芳香 醒脾、开胃、行气、化湿、爽神、开窍 橘、柑、佛手、茴香、香菜、花 归经 归经是指食物对于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选择性作用。 归经理论多与食味有关。辛入肺、甘入脾、苦入心、酸入肝、咸入肾。 食物的升降浮沉 食物的补泻 食物的配伍: 协同作用    相须、相使。 拮抗作用    相畏、相杀、相恶、相反 七情配伍的发展    升降并举,散收同用,寒热并调,攻补兼施。 饮食作用 饮食的预防作用 饮食的滋养作用:常用的食补方法:平补法 清补法 温补法 峻补法 食物的延缓衰老作用——肺脾肾 饮食的治疗作用——补、泻、调 饮食应用禁忌 患病期间饮食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 孕期和产后饮食禁忌—— 孕期忌活血类食物、滑利类、大辛大热 类、酒类及其他有关食物    产后不宜酸涩收敛类、辛辣发散类、渗利小便类食物 药 膳 概念 分类 保健类:明目、益智、延年益寿等 治疗类:解表、清热、通便、活血等 康复类:补益气血、调理五脏等 美容类:润肤美颜、乌发、瘦身等 中医饮食调护的基本要求 一、合理配膳 种类多样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   为益,五菜为充。 五味调和  营养均衡,不可偏嗜。 审因用膳   1.因人制宜 根据不同的体质、年龄、病情、习惯选择合适的饮食。   2.因时制宜 根据四时气候变化调节饮食 3. 因地制宜 根据地域环境变化调节饮食 二、饮食有节 饮食宜定量 提倡未饱先止,不可暴饮暴食。 进食宜定时 一日三餐,按时进食。 饮食宜清淡   1.低盐饮食 少吃腌制食物,饮食勿过咸。   2.素食少荤 提倡食五谷杂粮,少食肥甘厚味。   3.烹调方法应有助于消化,多用蒸、炖、汤、粥,少用煎炸 三、饮食卫生 饮食宜新鲜,不食腐败不洁食物 宜以熟食为主 保持良好的进食习惯   1.进食宜缓 细嚼慢咽,有助消化。   2.食宜专致 “食不语”专心用膳。   3.进食宜乐 安静愉快的情绪利于脾胃消化。 四、食后养生 食后摩腹 搓热双手自左而右做二、三十次环转推摩。 食后散步 饭后宜做一些从容缓和的活动,不宜立即卧床休息。 食后漱口 保持口腔清洁,牙齿坚固,预防口臭,龋齿等疾病 粮 食 类 名称 异名 性味 归经 效用 注意 粳米 大米 甘 平 脾胃 健脾和胃—脾胃虚弱 平时不宜多食细粮 糯米 江米 甘 温 脾胃肺 补中益气固表—脾虚泄泻、气虚自汗 病人忌食

文档评论(0)

考试教学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