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历史变迁与影响未来教室发展的因素.docVIP

教室历史变迁与影响未来教室发展的因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室历史变迁与影响未来教室发展的因素   未来教室将是什么模样?不同的人对此提出不同的设想,但这些设想都是在自己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现有的生活环境或技术水平提出的构想。其实在我们构想未来教室的形态与模样时,追溯教室在人类历史中的变迁,思考教室存在的缘由,分析影响教室发展的因素,似乎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设想未来教室的形态与发展。   教室的历史变迁   教室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必不可少的场所,有学校就必有教室,其起源至少应与学校的起源同步。我国历史上学校起源于夏、商,当时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六艺”,而“为政尚武”是当时的政治指导思想,教育配合这两件国家大事来进行,于是具有军事训练意义的武,成了当时教育的主要内容。夏、商、周的教育机构有“庠、序、辟雍”等,序是一间无墙无室的敞厅,射箭习武的地方[1],辟雍是天子的乡射之宫,在一块周围环水的圆形土洲上,盖上一间简陋的茅草房子,作为天子游射、飨宴、习乐的地方,这间茅草房子又称射庐[2]。无墙无室的房子和茅草房子应该是教室的雏形。这种结构与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相适应,其内部布局和其他器物的配置应按当时的技术条件布置,最大化便利习射。春秋时期,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开门讲课,以自由讲学的模式开展教学,《庄子·渔父篇》记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孔子垒土筑坛,并移来银杏树栽在坛边,就形成杏坛,即孔子讲学的地方。在缺少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又是私学启蒙阶段,这是与尚武习射不同的另一种“教室”的原始形态。   进入封建社会,汉朝设立官学太学,建立有太学校舍、博士舍,博士舍中有内外讲堂[3]。这个讲堂就是官学中的教室形态。私学进一步发展为书馆、乡塾、精舍(精庐),精舍一般位于林壑幽深、风景优雅、远离市井之地。私学大部分是在经师自己的宅第举办,有的没有专门的施教场所,就在各种地点和场合随机开展教学活动[4]。如李恂“潜居山泽,结草为庐,独与诸生织席自给”。汉代将经学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自由研习和问难是其主要教学形式。无论是官学的讲堂还是私学的精舍,已经具有专门施教的场所,适应当时独尊儒学的政治需要,也为满足统一帝制国家经济发展人才培养需要。当时的教室形态已有发展和进步(图1),室内的陈设已有专设的讲台席和学生坐席,也因竹简的出现而使室内的装备更显丰富。   书院是我国宋、元、明、清时期与官立学校并行的一种学校教育机构[5],它是孔子私学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6]。讲堂是书院的核心功能区,是教师完成讲学与论道的主要教学场所。嵩阳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一,建于北魏,历经唐、宋、元、明增建,明末毁于兵火,清初重建。书院中的讲堂(图2)是一座面阔三间、硬山卷棚式建筑。从实景图来看,讲堂的结构延续了汉代精舍与讲堂的形态,从授课想象图(图3)来看,教室的布局主要适用当时讲学与自由研习式教学方式,堂内的陈设也因木艺进步,教师的讲台有桌椅的出现,其他物品配置也是适应教学的需要的。   图2 嵩阳书院讲堂外景图(来源:http:///dpool/blog/s/blog_4e03443f0100qznp.html.)   图3 讲堂教学想象图(来源:http:///dpool/blog/s/blog_4e03443f0100qznp.html.)   图4 岳麓书院的讲堂内景图(来源:http:///s/blog_5f1b8c5f0100g4f7.html.)   岳麓书院建于北宋,其讲堂五间单檐歇山,前出轩廊七间,总面积468平方米[7],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讲堂的檐前和中央大厅挂有皇上所赐牌匾,四周的墙壁上嵌有名人的碑刻。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坛,讲堂内不设椅子,学生自带蒲团席地而坐,以示对教师的尊重[8]。岳麓书院的创建晚于嵩阳书院,其讲堂内的布局与环境的创设似乎比嵩阳书院更加突出教师的作用和环境氛围对学生的影响。   私塾是不同于书院的另一种教育机构,主要是为幼童提供启蒙教育的场所。因为私塾位于塾师的宅第里或祠堂内,其教学场所室内的结构(图5)不同于书院讲堂开放式的结构,但其教学方式以诵读为主,在布局形式上与书院并无差别,室内的陈设也以木制家具和纸、墨、笔、砚作为主要的教育工具,而成为私塾教室的主要陈设物,同时也重视室内环境氛围的建设。   图5 清朝私塾教学图(来源:百度百科)   因为受国外班级授课制和政治经济等的影响,清政府于1898年下令改书院为学堂。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办学形式的学堂,逐步成为教学的主要形式。 学堂内的结构形态(图6)最大的变化就是黑板的出现、课桌椅布局变成了排排桌、教室的容量大大增加。   图6 民国时期的学堂图(来源:百度百科)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