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宫廷药方治脾胃病初探.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但某.男。65岁.1998年3月6号初诊。患者素有肝硬化病史,3月l号晚饭后突发呃逆。次日逐渐 呃频,服补中益气汤3天无效,4号开始针灸,拔火罐治疗.呃声不断反复持续不停,晚上不能平卧入睡。 进食时呛咳.呕吐。心烦欲哭.期间多次急诊对症处理,但症状不减,于6号来我处就诊,诊时口臭,4 天未排大便,舌质红,苔黄厚,脉弦数,此乃胃气上逆,腑气不能所致.治以清热和胃降呃通便.清热和 胃降逆汤加火麻仁209,3剂。每天l剂,水煎服。3天后复诊,呃逆止,能进食,无呕吐,大便通畅。效 不更方,再进服3天,以巩固疗效.1年后随诊未见复发。 5体会 《景岳全书·呃逆篇》认为:“致呃之由.总由气逆”,现代医学认为中膈肌痉挛所致。各种原因均可 诱发。中医认为过食辛辣肥腻厚味湿热中阻致胃气不通而逆,如上胃阳明恶燥,易于化热化火,故治以清 热和胃降逆为先。方中石膏、知母清胃热而制法夏之辛燥:石斛清胃热而滋胃燥:竹茹清热和胃止呃;法 夏降逆止呃,配竹茹加强降胃气之功:僵蚕祛风解痉,配法夏舒解中膈肌痉挛:郁金疏肝行气,畅通气机。 砂仁化气配法夏和胃降逆而通腑气;茯苓麦芽健脾祛湿消枳下气;火麻仁通便而顺腑气,气降则呃逆止. 清代宫廷药方治脾胃病初探 解放军第159中心医院(463008)张利军戚华丽 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它具有独 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医中药源远流长,代代相传,它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人民的 身体健康做出了具大的贡献.经过数千年的历炼,涌现出了许多卓有成就的医学家,为祖国医学的发展奠 定了不可磨灭的基础,如三国时期的华佗,发明了“麻沸散”,为外科麻醉的先驱,同时模仿多种动物的 姿态。创造了“五禽戏”,提倡锻炼身体。养生长寿;汉代医家张仲景著有‘伤寒论》一书,内用方剂113 个,大大提高了辩证施治的水平;唐代医学家孙思邀所著‘千金翼方》使多种疾病的诊治得到了进一步的 发展:北宋儿科名医钱乙若有‘小儿药证直决》,提出了以五脏为纲的儿科辩证方法,特别是对水痘、麻 疹等多种发疹性传染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鉴别;明代的药学家李时珍著有著名的‘本草纲目一书。其 记载药物1892种,绘图一千多幅,收集方剂一万多个,集前人之经验,极大地拓宽了治疗疾响的药物; 清代吴鞠通著有《瘟病条辨》一书,对温热病的病因、传变、诊断及治疗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以上只是列 举了个别的历代名医,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医中药,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的挖掘、不断的实践,不断的 提高.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在中国第一历史档 案馆保存着清代宫廷医寨及宫中常用的配方、数量相当可观。其中包括皇帝、皇后、妃嫔、太监、宫女及 部分王公大臣的原始诊治记录,最有价值的是由原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院长陈可冀,以及单士魁,周文泉 等人整理编著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这部书详细记录了慈禧太后、光绪皇帝诊病用药的原始方剂及药 物,并加注了对方药的阐释,为学习祖国医学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笔者在阅读学习之中,就脾胃病的 治疗用药上进行了分析初探,以求与同行切磋。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与机体各组织器官相连,相互之间 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保持着阴阳的动态平衡,各自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人出生以后,生长发育的成长 过程,虽与先天之本——肾的关系密切。但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与后天之本——脾胃的关系最为密切,所 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各种营养物质的来源,脾胃功能 旺盛,气血之源充足,就能一方面不断补充先天之本——肾精,使其发挥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另一方面 又源源不断地把营养物质供给四肢百骸、组织器官,使其发挥着正常的生理功能,使人体健壮,延年益寿。 如果脾胃功能不足,气血生化之源枯竭,不能发挥滋养脏腑组织的作用,导致肾精虚弱,脏腑功能失常, 生长发育异常,疾病发生。由于脾主运化。胃主腐熟的生理特性,因此湿阻、升降失职,热邪内扰等最易 伤脾胃,可导致脾胃功能失常,从慈禧光绪治脾胃病的药方中即可看到这一点。 在慈禧的医方中,治疗脾胃病的方剂一共有26个,归纳起来有和肝醒脾化湿;益脾养阴除湿;调胃 清肝理湿:补气健脾和胃消食:活血补血消淤;补脾益胃;益肺润胃,虽然治则不同,但都是在前人古方 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而来,充分体现了“拟古人之法而不拘古人之方”的灵活原则,在这26个药方中引用 512 了13个常用治疗脾胃病的方剂,如平胃散:逍遥散;保和丸:连理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