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 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浅谈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
1 2
于吉垒 ,崔洋
(徐州供电公司,国网经研院徐州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005 )
摘 要:针对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结构、交换机配置、二次设备功能整合与配置、
状态监测系统、智能辅助系统等进行分析讨论,并结合实际工程并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优化设计。
Secondary system on intelligent substation optimization
design
Yu- Ji lei 1,Cui-Yang 2
(State gri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xuzhou survey design center, jiangsu xuzhou, 221005)
Abstract: based on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of intelligent network structure, switch
configuration and secondary equipment functional integration and configuration, the state
monitoring system, intelligent auxiliary system was analyzed, and actual engineering and puts
forward optimum design.
Keywords: intelligent substations, electrical secondary system optimize the design.
0 前言
围绕“节约环保、功能集成、配置优化、工艺一流” 的核心理念,深入学习总结提炼已投运试
点工程经验,在智能变电站设计上进一步优化集成,逐步提高智能变电站设备集成度、成熟度及
经济合理性。结合结合近期完成的 220kV 南蔡变、九墩变等智能化变电站工程实践经验,介绍二
次系统集成优化设计方案,供大家参考。
1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网络优化
从数字化变电站试点到当前的智能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核心都是 IEC 61850 标准体系。
IEC 61850 描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从逻辑上分为三层:站控层、间隔层和
过程层,各地各电压等级的试点智能变电站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标准的组网方案,现阶段国内试
点站的组网方案基本上是三种方式:站控层/ 间隔层以太网+ SV 总线+GOOSE 总线+B 码对时;站
控层/ 间隔层以太网+ SV 点对点+GOOSE 总线+B 码对时;站控层/ 间隔层以太网+ SV 与 GOOSE
共网+ IEEE1588 对时,加上“保护直采直跳”。在“试点先行”阶段,各地各电压等级的智能变
电站也没有形成一个相对标准的组网方案,较为普遍的“点对点直采直跳+SV 网+GOOSE 网”的
方案,SV 与 GOOSE 总线统一组网未能达到二次设备优化集成和网络化的最终目的,光缆接线多
而复杂,数量与常规站电缆相当,加上 ODF 及熔接费用,电缆投资较大。SV+GOOSE 共网在技
2012 电力系统自动化专委会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
术上是可行的。保测一体化、合并单元及智能终端一体化整合后,直采用直跳报文共用一对端口
传输,既满足直采直跳的要求,又达到与网络跳闸一样简化网络、减少光缆的目的。
SV 与 GOOSE 共网已是大势所趋。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可以说明物理共网
传输方式是行的,也是必要的。分析如下:①“保护直采直跳”的大前提不变,站内过程层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质子治疗与护理.pptx
- 李清照《声声慢》完整教学课件.ppt VIP
- DL-T5210-2021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最新表格.docx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雷达原理》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pdf VIP
- 服装行业智能化产业生态构建策略研究:2025年现状与未来五到十年展望.docx
- SCIP准备和提交教程.pdf VIP
- 在线网课学习课堂《雷达原理与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单元测试考核答案.docx VIP
- 城市轨道交通调度指挥:列车运行计划及列车运行图PPT教学课件.pptx
- 社会影响力投资手册.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