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s National Symposium on Petrology and Geodynamics(Abstract)
鄂西保康陡山沱组硅-磷质岩的成因研究
1 1.2
刘伟 , 佘振兵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2.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 430074
新元古代末期是地球历史中的重要转折期,在大气-海洋-生物圈发生了一些列重
大变化,诸如“雪球”事件结束后的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建、碳循环剧烈扰动、大气增
氧事件、Ediacaran 生物群的出现等。与此同时,在沉积记录中保留了全球性的大规
模海相磷块岩沉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磷块岩沉积与生物作用存在密切联系,是研
究关键转折时期环境与生物协同演化的理想对象。
鄂西保康宏磷矿区陡山沱组出露良好,主要以碳酸盐岩-磷块岩-黑色页岩的沉积
组合覆于南沱组冰碛砾岩之上。其中含磷层以硅-磷质岩组合为特征,保存有精美的
微生物化石。自下而上发育四层含磷层,第一、二磷矿层以胶状磷质条带白云岩为主,
沉积于水动力较差的相对封闭的还原一弱还原环境;第三、四磷矿层以颗粒状磷块岩
(P O 含量最高可达 37.9% )为主,沉积于水动力较强的弱氧化-弱还原环境。含磷
2 5
岩石主要为胶状磷质条带白云岩和颗粒状磷块岩。灰黑色胶状磷质条带白云岩中含有
较多的黄铁矿和大量有机质,并且胶磷矿与微晶白云石界限截然;颗粒状磷块岩以磷
酸盐内碎屑与碳酸盐质基质或胶结物组成砂屑磷块岩为主,砂屑中发育圈层结构;在
颗粒内部发育丰富的藻类微化石,多出现在上矿层,其种类对应于峡东陡山沱组第二
段,以丝状蓝细菌 Siphonophycus 为主,另外还见螺旋状蓝细菌 Obruchevella、球状
集合体Wengania globosa、密聚大积球Megaclonophycus onustus 。该区域发育大量硅-
磷质核形石,SEM 和能谱分析显示该核形石以硅-磷质圈层交替生长形成;此外在每
个沉积旋回的上部发育硅质核形石,交代阴影或交代残余结构,孔隙式胶结,胶结物
为早期栉壳状和晚期粒状燧石组成。在剖面上部发育灰黑色含核形石硅质岩。
胶状磷块岩ΣREE 为18.37~60.82ppm,颗粒状磷块岩ΣREE 为73.47~717.72ppm ,
由于岩石结构差异,稀土总量相差较大,但稀土配分曲线总体呈中、重稀土略显富集
(重稀土中只有Er~Lu 较亏损)的较平缓的略向上凸的较开阔形态,Ce 负异常,这
种典型的稀土配分模式与现代海水稀土配分模式相似,被认为是由生物或有机质影响
-6 -6
的成磷作用;高的Ba (110~850×10 )、Sr (248~1035×10 )元素含量反映了生物有
机质在磷块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剖面下部 δCe 一般在0.8~1 ,Ceanom-0.1 ,指示弱
还原环境;上部 δCe 一般在 1 附近,Ceanom-0.1 ,指示弱氧化环境,与盆地相-潮坪
相沉积旋回相对应。δ13C 值由-0.9‰逐渐升高到最高值+5.15‰再降为最低值-8.35‰最
后升为+3.77‰ ,对应于 EP1 (第一次碳同位素正漂移)-EN2 (第二次碳同位素负漂
移)-EP2 (第二次碳同位素正漂移)阶段,EN2 可能与大洋有机碳库的氧化有关,
103
L』—』——J
灯影组
2013 年全国岩石学与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摘要)
EP1 阶段保存微生物化石,EN2 后期微生物种类逐渐增多,同时保存微化石层位与含
磷矿层也显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根据磷质岩的微结构及其与微生物化石的密切关系,认为含圈层的颗粒状磷质岩
砖蚺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参加欢乐购物活动》教案及反思.pdf VIP
- 北京市2019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docx VIP
- 《综合与实践:欢乐购物街》教案.doc VIP
- 【生物】免疫与免疫规划第1课时课件-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pptx VIP
- 2024版深圳市义务教育人工智能课程纲要 .pdf VIP
- 绿色食品 东乡贡羊肉分割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pdf
- 中国印制电路行业排行榜暨PCB百强排行榜.docx
- 北京市2019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pdf VIP
- 2022年新高考政治真题试卷(山东卷).pdf VIP
- 2025年最新详版征信报告个人信用报告样板模板word格式新版可编辑.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