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周传,王良书,徐鸣洁,米宁,于大勇,李华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南京210093)
鄂尔多斯块体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是形成于太古代的稳定克拉通块体.鄂尔多斯块体南缘是由
稳定的华北克拉通向渭河地堑,秦岭造山带等活动构造转换的关键部位.这种转换被认为是由青藏高原
向东北方向扩张引起的.秦岭造山带是三叠纪华北块体与华南块体的碰撞缝合边界.由于印度板块的
持续挤压,青藏高原不断向东北方向扩张,秦岭造山带在新生代转换为大型左行走滑断裂带,并引导了
渭河地堑的北西.南东向拉张【1】.前人在地壳尺度对研究区的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但引
起鄂尔多斯南缘构造体制转换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包括深部岩石圈及软流圈的作用,目前并不清楚.
当剪切波经过各向异性介质时。会分裂成两个偏振方向垂直,传播速度不同的分量.由天然地震剪
切波分裂探测的上地幔各向异性是由于应力作用引起的橄榄石晶体的定向排列(LPo)引起的.这就使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剪切波分裂获得上地幔的应力作用,从而探讨深部地球的动力演化过程【21.前人已
经通过剪切波分裂方法对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上地幔各向异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探讨青藏高原的
构造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青藏高原东北缘,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研究几乎仍然是一片空白.这阻
碍了对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演化过程及地球动力学作用的理解.
组成的地震观测台阵(图1c),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天然地震观测.地震仪主要沿两条南北向沿线布置,
由北缘的鄂尔多斯块体内部,跨越渭河地堑,一直延伸到秦岭造山带.本文利用本次观测所得的天然地
震记录,采用横波分裂方法,研究了青藏高原东北缘的上地幔各向异性,为探讨本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
新的约束条件.
我们从地震记录中,选择震中距在85~110度之间,震级大于6级的46条远震地震事件(圈lb),采
用SilverandChan【3】提出的最小切向能量法来确定横波分裂的两个参数:快波方向甲和快慢波间的时
间延迟6t.我们采用网格搜索法在‘P.5t空间搜索使得校正后的切向能量最小的‘P,/it值.网格搜索范围
为,Q从l~180度,步长为l度,6t从O~4S,步长为0.05S.对于在同一个台站,通过多个地震事件获得
的分裂参数。我们采用叠加方法获得最合理的结果.
各个台站快波方向Q和快慢波间的时间延迟8t的结果如图lC所示.在结果中,有22个台站获得
了可靠的横波分裂参数.有4个台站得到了Null值,这表台站下方不存在各向异性,或者快波方向与地
震事件的方位是一致或垂直的.其他3个台站由于缺少合适的地震记录而舍弃.
整体上讲,研究区南部和北部之间的横波分裂参数存在的较大的差异,并且在渭河断裂附近存在
突变.在断裂以北的鄂尔多斯块体及渭河盆地北部,快慢波的时间延迟很小,一般不超过0.5S,快波方
向也存在较大差异;而在秦岭造山带及渭河盆地南部,横波分裂比较明显,平均的时间延迟为
1.23-I-0.39
s.快波方向98士70,这与地表造山带的走向及GPS得到的地壳运动方向是一致的.
本文结果最主要的一方面是横波分裂参数在渭河断裂附近发生突变.渭河断裂是一条隐伏在4000
km沉积层以下,向北倾(倾角65度)的断裂,它分割了北侧的太古代,元古代和南侧的下元古代结晶基底.
在历史上,沿着这条断裂共发生了20余次破坏型地震.特别是1556年的华县地震,共造成了约83万人
死亡.这些证据表明渭河断裂可能是一条岩石圈尺度的深大断裂.它是秦岭造山带和鄂尔多斯块体的
岩石圈边界.横波分裂参数的突变,反映了渭河断裂两侧截然不同的岩石圈上地幔各向异性特征.
40634021973项目2003CB214607基金联合资助成果.
.275-
郅尔多斯块伴及渭河盆地北部,快渡方向在各台站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快慢渡的时间延迟普遍较
小,这表明渭河断裂以北上地幔各向异性报弱,这与由Pa波反演得到的结果是一致的鄂尔多斯块体
是形成于太古代的稳定太陆块体,岩石圈基底一直延伸到约300加深,自形成咀来,其内部}日少遭受
变形.因此上地幔各向异性比较弱
相反.在渭河断裂以南的秦岭遣山带
及渭河盆地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