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心病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河南郑州)
宁悸胶囊治疗心悸的专题报告
张荣珍
(芜湖市中医院芜湖241000)
心悸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类症状,病名出自《伤寒论·辨
太阳病脉证并治》;简称悸。临床分惊悸和怔忡两大类,惊悸是指自觉心跳不宁、
悸动不安的病状;怔忡,症见心下空虚,状若惊悸,或先烦而后悸。本病证可见
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多与不寐、健忘、眩晕、耳鸣等并存,也可见于各种原因引
起的心脏搏动频率、节律发生异常。
心悸的发生与平素体质虚弱、情志所伤、劳倦、汗出受邪等有关。平素体质
不强,心气怯弱,或久病心血不足,或忧思过度,劳伤心脾,使心神不能自主,发
为心悸;或肾阴亏虚,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而致病;或脾肾阳虚,不
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而发本病。
心悸是以主观感觉为主的病症,也是病人的主诉症状。心悸感是如何产生的?
这牵涉到两方面的条件:一个是心脏的跳动不正常,如心脏的收缩强度增强或收
缩的节律不规则,就比较容易感觉到心悸,最常见的就是剧烈运动后感觉到心脏
强力的收缩,还有就是心律不齐发作时感觉到的心悸;另一个则是患者感觉神经
的敏感性异常,致使很多患者在晚上静下来、或情志异常时才感觉到“心跳不适”
感,即便没有发生心律失常,仍属中医“心悸”范畴。众所周知,作为中医古老
的病名“心悸”和现代医学心律不齐有一些相近相似之处,但两者间还是存在一
些差异。心律失常是因心脏内的激动起源或者激动传导不正常,引起心脏搏动变
得过快、过慢或不规则,或者心脏的激动顺序发生紊乱,引起心脏跳动的速率或
节律发生改变。心悸的成因主要是心脏收缩太强或心跳不规则所引起,所以心律
不齐只是心悸的一部分原因而已,而心律不齐的病人,有的感觉得到心悸,有的
则感觉不到,所以心悸并不一定是心律不齐,而心律不齐也不一定会有心悸的感
觉,彼此并不是对等的概念,只是有相关性而已。
临床常见的心悸症状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病人觉得心跳比较明显或心跳较
重,似“冲动感”,心搏和脉搏速度正常或稍快,节律则是规则的。这是最常见的
一种心悸症状,主要的原因是心脏收缩较强或神经较为敏感所致,大部分发生于
焦虑症或神经紧张的病人,其无器质性心脏病;而少部分则是因患者心脏病变,
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心病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河南郑州)
如瓣膜缺损或心脏肥厚等造成心脏收缩强度增强所致。第二类的心悸也是相当常
见的,就是病人觉得心跳突然顿一下,或下沉感,偶尔出现或时常出现,心搏和
脉搏也会感觉到相应的变化。这通常是心脏早搏所引起,因为心脏跳动规则,如
果突然有一个心跳提早出现,则造成下一个心动周期间隔较长,则其回流的血液
较多,以致收缩增强,让病人感觉到心跳。这种心律不齐相当常见,正常和不正
常的心脏都会产生,但器质性心脏病发生的次数较频繁。第三类的心悸表现为发
作突然的心动过速,或规律或不规律,脉搏细速无力,常会伴随有胸闷、气喘、
头晕、血压降低、甚至晕倒的情况。
即便“心悸”和“心律失常”在内涵上有很多交叉和重叠,但由于西药对心
律失常治疗可选择性小、局限性大,以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的严重副
作用,使临床上很多心律失常难以控制,以致纷纷寻求中医药的治疗。因此,中
医药在治疗心悸、控制心律失常方面有广泛的前景。
笔者从医多年,一直专注于心悸的证治。经过观察分析,常见的心悸症状有:
1.心跳或心慌不能自主,时作时息;2.善惊易恐,坐卧不安;3.气短神疲;4.大
量出汗;5.浑身发抖或手发抖:6.呼吸不畅,似窒息感;7.胸闷;8.胃部不适,
欲吐:9.头晕,头重脚轻,或者有昏厥感;10.周身不适,难以言表;11.烦躁不
安;12.郁闷;13.嘴部及指端有麻刺感;14.不寐多梦;15.觉发冷或者发热;16.
饮食无味;等等。脉象可见:弦脉、弦劲脉、细弦脉、细脉或弱、或滑脉等,舌
质多淡红或淡紫,少津。
教科书以及一些医学专著分析心悸的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分阴阳气血的
亏虚,标实分内火、痰浊、血瘀交互为患,辨证分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
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心血瘀阻等证型,分别施予养血安神、补养心气、温
通心阳、清热化痰、温化水饮和活血化瘀等治疗。然而,笔者通过对大量心悸病
例的观察发现,临床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