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儒教之藩篱与文体之选择--李贽小品创作及其对晚明小品之影响.pdfVIP

破儒教之藩篱与文体之选择--李贽小品创作及其对晚明小品之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儒教之藩篱与文体之选择 ——李贽小品创作及其对晚明小品之影响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梁娟) 【内容提要】李贽以“童心说”破除人心中各种道理闻见之-.Ot著,高扬创作主体之真精神, 突破了传统古文的伦理框架及实用教化功能,呼唤出自由抒写个体思想情怀的“天下之至 文”。公安派等晚明文人正是受其人其文影响,沿此路将小品创作推向成熟。 【关键词】童心说小品文文体功能 晚明小品之创作精神和文学风格的形成发展,是与特定历史条件下晚明文人思想个性之 松动,及对自我生命价值之追求过程交错进行的。思想个性越是自由放达,则小品文越能不 拘格套、表露真我。李贽以“童心说”破除人心中各种道理闻见之执著,高扬创作主体之真 精神,突破了传统古文的伦理框架及实用教化功能,呼唤出自由抒写个体思想情怀的“天卜. 之至文”①。公安派等晚明文人止是受其人其文影响,沿此路将小品创作推向成熟。 在世人眼里,李贽绝对是一个“不蹈故袋,不践往迹”罾的异端狂者。而事实上,他并 非天生狂者。其“自弱冠糊1:3四方,靡日不逐时事奔走”@。出于照顾家庭的考虑,放弃考 进士科而“假升斗之禄以为养”④。初为官时,恪守道德规范,“拜揖公堂之外,同闭户臼若 也”@。任南京刑部员外郎时,虽“折节向学”于王襞,但“每聚会之中,嘿无一言,沉思 而己”@。任姚安太守时,“其为人汪洋停蓄,深博无涯矣”④。都与后来“快口直肠,目空 一世,愤激过甚,不顾有人忤”@相去甚远。李贽对此有所觉察,曾致函焦孩,明言今日李 贽人不同于此前:“兄所见者向年之卓吾耳,不知今日之卓吾I司天渊之悬也。”所谓“天渊之 悬”,即指其人格和心态已由“卑弱”@变为万历十二年后的“狂诞谬戾”@。随着其人格心 态发生变化,创作也呈现出前后差异。其好友祝世禄就曾指出,“其‘f5(《藏-|5》)凿瀚皆治 平之事与用人之方”,与在南京和初隐黄安时所作“自托无为”已“几若两截”11。 对于李贽人格心态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左东岭指出,是李贽和耿定向始于万历十二年 的那场旷日持久的论争。而论争的实质,是李、耿二人学术思想及处世态度的重大歧异,这 一论断12是颇有价值且确凿可信的。二人的分歧,实乃李贽融贯心学,又超越心学的“童心 说”和以“真”为核心的人格价值观。 ①《童心说》,《焚书》卷三,李贽著,张建业主编《李贽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92 页。下引凡出自此文集,只注篇名,卷次和贞数。 ②《与耿司寇告别》,《焚书》卷一,第25页。 ③《与焦弱侯》,《续焚书》卷一,第38页。 ④李贽《f5f1明先生年潜后语》,《上阳明全集》卷四十一,第1604页。 ⑤李贽《I;几明先生年谱后语》,《千阳叫伞集》卷pq十一,第1604页。 ⑥袁中道《游居柿录》卷三,《列霉斋集》,第115l页。 ⑦顾养谦《赠姚安太守温陵先生致仕去滇序》,《焚书》卷一,第72页。 ⑧焦兹《李氏焚书序》,《焚书》卷首,第2页。 ⑨《与焦弱侯》,《焚书》卷二,第57页。 ⑩纪昀总纂《钦定四库伞书总目》卷一百三十一《初潭集》提要,第1736页。 ll祝世禄《藏书序》,《李贽义集》第二卷《藏书》卷首,第4页。下引凡出自此集,只注篇名,卷次和页 数。 12对于耿李之争与李贽晚年人格心态巨变的关系问题,左东岭已做过深入详尽地剖析,参见其著《李贽与 晚明文学思想》(天津人民_}ij版社,1997年版),本文遵循j£观点,此处/卜再赘述。 228 李贽认为,童心是“绝假纯真”之真心,真心即“最初一念”∞之本心,而本心即天赋 之未受世俗浸染之心,是人心之本然状态。“真心”强调“真”,“本心”着重‘‘自然”,它们 共同构成了“童心说”的基本内涵。显然,它与王阳明“良知说”有着理论渊源关系,却又 不能等而同之。王阳明强调“心”之道德的一面,其主观上仍是为理学补偏救弊。而李贽强 调“心”之“真”的一面,反对以道理闻见为其内容。故他将批判的锋芒直指义理根源之《六 经》、《论语》、《孟子》,说它们“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蔽”∞。李贽此论,实乃反对以纲 常伦理主宰“吾心”,通过摒弃被王阳明内在化了的道德义理,提升童心之纯粹自主和真实 无欺的品格。在此,李贽提出的对立概念不是理学的“善”与“恶”,而是“真”与“假”。 他以“真”架空了理学之“善”,以人性的“真假论”.颠覆了道德的“善恶观”。正是在这一 点上,李贽与王阳明产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