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基本处方——风池、供血.pdfVIP

浅议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基本处方——风池、供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针灸学会针推结合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针灸教育与腧穴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钟内显效者65例,好转2例,无效0例,显效率为97%,有效率为100%o 3.3 典型病例 夏某,女,25岁,工人,哮喘病史3年,冬春季节发病为多。2009年12月28日初诊 主诉:咳嗽、气促伴呼吸困难2日,加重1日。现病史:缘患者不慎感受寒凉,于09年12 月27日开始出现喘息、胸闷咳嗽,但值周日,患者未及时就诊及未行特殊处理,于第二日 开始加重,遂就诊于我门诊。症见:痛苦表情,I:1唇微绀,张口抬肩,呼吸气急,胸闷眩 嗽,咯少量白色稀痰,纳眠欠佳,二便尚调。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稍数。查体:听诊两 肺哮鸣音清晰。诊断: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遂取双侧鱼际、孔最穴,局部蟀 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不锈钢毫针进针l—1.2寸。强刺激得气后加电留针。采用疏波, 10分钟后,患者哮喘症状明显好转,呼吸平稳,面色转为红润,言语自如,昕诊两肺哮鸣 音明显减少。继续电留针20分钟后起针。隔日行穴位埋线治疗,随访哮喘至今未再发作。 4.讨论 哮喘病的发作在临床上是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北方地区更为多见,每于冬春等天气 寒冷而多发。哮喘病发作的基本病理变化,为肺脾肾三脏不足,痰饮留伏,遇到外邪,痰迷 气升,气困痰阻,气因痰阻,相互挟结,阻塞气道,发生哮喘¨J。鱼际穴为手太阴肺经荥 穴,有通调肺气、润燥滋阴降火和止喘解痉的作用,对控制急性哮喘发作有独到作用。孔最 穴为手太阴肺经之郄穴,是经脉气血深聚之所,有输导经气调整脏腑之功能,尤其治疗本经 所属脏腑的急性病症效果较好。故哮喘急性发作时针刺孔最合鱼际穴,共奏宣肺止咳、降逆 平喘之功。本法操作简易,见效快,对控制急性哮喘发作有独到作用,且能在短时间内控将 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2]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i6 (3):132 [3]樊永风.速止喘合剂冶疗儿童哮喘63例.临床研究中医杂志,2004,45(5):357—359 浅议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 基本处方——风池、供血 陈盼碧1 吴远华2崔瑾1 (1.贵阳中医学院2.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ertebral—basilar “眩晕”的范畴。是由于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临床上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盯 一类病症。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升 出、面色苍白等症状;严重者可突然仆倒j该病据其病机而言,有虚有实,虚则肝、腮、 肾,实则风、火、痰、瘀,因此临床选穴可以变化多端,组合多样,可取不同腧穴的近治、 远治及特殊作用而达到治疗效果。然而,各种证型取穴必然有其交叉点,这些交叉点则多刀 浅议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基本处方一风池、供血 临床的效穴、要穴、验穴,将这些穴位遴选出来,则可归纳为针灸治疗该病的基本处方。临 床上我们发现将风池穴及供血穴作为针灸治疗VBI的基本处方,疗效满意,起效快,且无 不良副作用。 1.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VBI)病因病机 VIB性眩晕多见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据统计其发病平均年龄为52.9±10.7岁。但 是现在随着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许多年轻人因长时间伏案工作,加上饮食结构不科学,高脂 肪高蛋白摄入过多,致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病症患者年轻化。在各个不同的年龄层 中,这类患者又以女性居多。 《内经:》的《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出眩晕与肝关系密 切。《灵枢》有“上虚则眩”“上所不足”“髓海不足”均属因虚致眩。张仲景认为痰饮是 眩晕的发病原因之一。而张景岳《:景岳全书·眩运:》中有“眩一证虚者居八九而兼火兼痰 者不过十中有一二耳”的记载。历来医家认为该病病因以虚为主,常夹风、火、痰、瘀。 中医对VBI性眩晕病因病机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气虚为本、血瘀为患,痰饮瘀血为 患,阴虚阳亏、痰瘀为患,瘀阻脉络为患,脾肾不足、痰瘀阻络为患。因此根据本病的发病 人群和临床表现认为其病位在清窍,涉及肝脾肾脏,其性质为本虚标实,以气血肾精亏虚为 本,瘀血阻络为标,其病理机制是人到中年气血不足,肾气不旺,不能很好地推动血液运 行,日久致血滞脉中,气血津不能上奉清窍,髓海空虚,脑

文档评论(0)

baihualong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