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寺水库坝基渗漏分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者简介任鹏,男,1976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现在洛阳宏博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建 0379-2880887:E—mail Lybeam29@hotmail.tom 琵琶寺水库坝基渗漏分析 宁清立查文 摘要本文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角度,透彻分析了水库坝基渗漏的诸多因素.为大 坝的除险加固、止漏处理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此文为汤阴县琵琶寺水库大坝除险加固的设计 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地质依据,已经实旌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水库坝基渗漏分析 1概况 琵琶寺水库位于汤阴县宜沟镇西部丘岭地区的汤河支流永通河上,水库上游约3km 为鹤壁市境地,下游约4km左右为京广铁路、107国道和宜沟镇所在地。 该水库始建于1958年,1959年基本建成。原为小I型水库:后来分别经过1968年 万m3,主要由大气降水和引淇河水补给。大坝为均质土坝,长度1200m,最大坝高26m, 坝项宽6m,上游坝坡采用砾岩块石护砌,下游坝坡植草皮覆盖,其下部设有砂砾石导滤 层,坝顶设有1.Om的防浪墙。 2渗漏情况 水库建成蓄水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坝基渗漏和绕坝渗漏问题,尤其是两坝肩更为 严重,其中右坝肩因渗漏问题造成输水洞底板返砂冒水、下游耕地大面积沼泽化和坝顶面 的明显沉降现象;左坝肩在原来严重漏水的基础上,于2000年8月份在大坝桩号0+100 下游,即左输水洞下游85m处的左侧,出现了集中涌水点,涌水量可达19L/s之多,同时 伴有大量返砂冒混水和少量小砾石返出现象;大坝0+100至0+400之间下游lOOm处的冲 沟西侧存在多处漏水点等等。 根据水库有关资料记载,琵琶寺水库的漏水量逐年都有增大的趋势,总漏水量从开 始的30L/s逐渐增大为现在的500L/s,直接影响着水库的经济效益,特别是对大坝的安全 稳定、下游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京广铁路、107国道的安全畅通造成很大的威胁。 3工程地质条件 该水库建库之前,未做过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了搞清坝址区地质情况,分析水库渗 漏原因,为今后防渗处理、除险加固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现根据本次坝体质量检查勘探 结果结合1984年补作的水文~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以及坑探、槽探、现场观察、走访调查 等情况综合分析如下: 672 3.1地形地貌 琵琶寺水库大坝位于永通河的上游,其上游为丘岭地区,右岸地形较高(高程在127.0m 以上),左岸地形较低且较平坦(高程在125.Om左右),主河谷位于大坝桩号0+600左右, 河谷宽度约400m,谷底高程102.0m,谷底堆积有现代河流搬运沉积的黏性土和无黏性土。 由于大坝上游主河槽由北西折向东南,使河流冲刷坝址右岸,造成下部第三系砾岩裸露; 坝址左岸阶地漫滩发育,形成了不对称的“v”型谷。 3.2地层岩性 坝址区地层较为简单,主要为坝体碾压土、新近沉积黏性土、第四系中更新统冲洪积 物(Q2““)和上第三系上新统鹤壁组湖泊相沉积物(N2h)(两套地层呈不整合接触关系),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3.2l坝体碾压土:坝体碾压土一般以粉质黏土和黏土为主,局部(大坝桩号O+600~ 态:土体中含有少量砾石、砖屑、碳屑、姜石等杂物,各段的填筑质量差异较大,特别是 0+500~0+700大坝合拢段1 13高程以下至109高程为水中倒土未经碾压,其土质疏松含 有较多腐植物;钻探中缩孔现象严重,坝体土含水量高达28%,C值为o.000,干容重最 小值155KN/m3,坝体质量差。 大坝桩号0+250~0+655段为1968年填筑土料不合格范围,其土质不存,大部分为泥 岩和泥灰岩(白干土)碾压而成,土体中孔隙发育,结构疏松;钻探中发现在深度6.3m (即高程119.2m)左右发生过大量漏水现象,在作注水试验时出现虹吸声。 南灌溉洞两侧具有多条裂隙上下贯通坝面,在作洞内局部灌浆处理时,在上游坝面出 现冒浆现象;在开挖上游洞口时,发现土体中的水泥浆液呈岩脉状充填现象。 北泄洪洞两侧的坝轴线下游,在作洞内局部灌浆处理时,在其坝面出现多处冒浆现象, 说明坝体内具有裂隙存在。 3.2.2第四系中更新统(Q2e1.a1):本层为褐红~浅黄色的黏土和粉质黏土,可塑~ 硬塑状态,结构较为疏松,孔隙发育,含砾石、钙质结核和贝壳残片等杂物,下部含有下 伏基岩风化残留

文档评论(0)

wuhuaiyu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