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基化聚丙烯腈膜表面抗蛋白质污染研究
代正伟,万灵书,徐志康*
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
目前,聚丙烯腈中空纤维膜已经成为重要的商品化超滤膜之一,在水处理、蛋白质过滤
分离、血液透析和酶膜生物反应器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聚丙烯腈膜表面容易
导致蛋白质的不可逆吸附,从而引发膜污染,最终造成膜通量的降低和膜分离性能的改变。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人们采用多种方法对聚丙烯腈膜进行了改性研究,这些方法包括表面涂
覆、接枝(包括等离子体、紫外、γ 射线和化学接枝等) 、共聚、共混等。在这些方法中,紫外
接枝法因为其温和的反应条件、广泛的适用性和良好的可控性而受到特别的关注。
糖类作为在细胞表面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分子,在细胞黏附、识别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1,2] 。糖类分子最突出的功能之一是抗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因此,构建糖基化的膜表面
可望极大地改善其抗蛋白质污染性能。此外,糖基的引入能够大幅提高膜的亲水性。本文通
过紫外接枝聚合将开链型含糖单体接枝于聚丙烯腈超滤膜表面,形成一层由含糖聚合物组成
的“糖被”结构,并研究了其蛋白质抗污染性能。
含糖单体根据文献中报道的方法自行合成[3] 。聚丙烯腈超滤膜样品(平均孔径25.4 nm,
PET 无纺布支撑,样品为直径4.2 厘米的圆形)在预浸过二苯甲酮之后由两片滤纸挟持浸入4
毫升一定浓度的含糖单体水溶液中。紫外辐照至特定时间后,将样品取出,分别用去离子水
和甲醇各振荡清洗12 小时,真空烘箱中烘干至恒重后备用。
我们首先对改性前后的聚丙烯腈超滤膜进行了物理和化学结构的表征。由全反射傅立叶
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 )可知,改性后的样品在1652、1543 和3376 cm-1 处出现了新的吸
-1 分别归属为酰胺I 带和酰胺II 带吸收峰;3376 cm-1 为羟基的吸
收峰。其中1652 和1543 cm
收峰。同时,也可以观察到这些由糖基引起的吸收峰的强度随着接枝率的提高而增强。另一
方面,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改性前后的膜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如图1 所示。
从SEM 图中可以看出,通过改性处理,膜表面的形貌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静态水接触角
测试结果表明,虽然聚丙烯腈是一种中等程度亲水的材料(47.5 ±1.2°),但糖基化膜表面的亲
水性得到进一步提高,重量接枝率为371.47 μg/cm2 时,静态水接触角低达32.5 ±2.1° 。
为了研究表面糖基化对聚丙烯腈膜抗蛋白质污染性能的影响,采用牛血清清蛋白(BSA)为
* 通讯联系人:徐志康,教授,理学博士。Email: xuzk@zju.edu.cn Tel: 0571
本项目受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No.)
模型蛋白,进行了蛋白质溶液吸附和过滤实验。考虑到所采用的是复合膜,其支撑材料可能
对吸附结果产生较大干扰,在吸附实验中用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对 BSA 进行了荧光标记,
并借助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CSM)进行原位测量,通过荧光强度间接计算相对吸附量。从
图2 可以看出,随着糖接枝率的增加,蛋白质吸附显著降低。BSA 溶液动态过滤实验的结果
参见图3,详细数据列于表1。由于采用的基膜是超滤膜,因此堵孔现象较为明显,随着接枝
率的增加,通量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但是,主要由蛋白质沉积或吸附引起的通量损失率随接
枝率的增加而明显降低,通量恢复率则大大提高。
Figure 1. SEM images of the nascent and modified PAN composite UF membranes: (a)-(b) with
2
grafting degree as 0, 61.8 μg/cm , respectively. (left 40000×, right 100000×)
100
) 80
%
(
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