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伫立边缘的仰望与期盼
——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管见
澳门大学 邓国光
20世纪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硕果累累,人才辈出,具学科总
结性质的集体或个人论著涌现,成绩斐然。处于中国边陲的港澳
地区,面对国内如斯辉煌的成就,实在没有条件说三道四;本文实
本着对国内学界的由衷敬重,就管见所及,略陈井蛙仰盼的谬论
面已。
本世纪中国古代文论在世局艰困的大环境下起步,凭着少数
学者的学术自觉与抱负,从传统诗文评的基础上,建立了学科的规
模格局,而为数不多的大学,相继设立文论史以至文论专书的课
程。透过建制.树立学科地位,更有效培养研冶古文论的专门人
才,普及有关的学科知识。当今中国古代文论在中文系知识结构
中比重日益增强,是抗战前的草莱状态所始料不及的。由于古代
文论是中文专业的重头戏.近年来,“教程”或“选读”这类讲义式读
物和补充教材如雨后春笋,反映社会对有关知识的入门指导需求
甚殷,显示古文论已经是中文系课程结构中理所当然的部分。港
澳地区专业院校中文专业无不开设文论史或文论专书如《文心雕
龙等必修或选修课,一直维持1949年前国内大学的课程架构.未
受国内和台湾这样那样的外来干扰,学术问题有较强的独立性和
自主性,讲者尽情发挥,悉性解读,没有官家意识形态的框架,亦当
伫立边缘的仰望与期盼 .73
然不存在外来的扶持,所以一切精彩皆尽在课堂的教学,如徐复观
之在新亚研究所,苏文撂之在中文大学,陈湛诠之在岭南学院。他
们的讲论,各自展示精彩的生命演绎,文字撰作反而不显真面目。
所以,若计较学科文字成果,港澳地区实无足观,根本不可和大陆
及台湾相提并论,但薪火相传.于言传身教的过程中.令学科宗绪
不坠。有赖于是。因此,于总结大中华古代文论研究,不能一概以
文字成果来衡量。
学科的格局规模已根本确立,当下只有补充与修正,但不表示
修补的功夫次要,其实同样耗费学者精力;前修未密,后出转精,经
过代代努力。方能令学科达至比较成熟的状态。学科的发展犹如
生命体,新陈代谢,势所必然;而遗传基因,亦令生命体代代保存其
独特面目。尽管学科内容有更新补充,亦不会令古文论的学科格
局面目全非。因此,学科前辈不必因后起之秀的冲击而耿耿于怀,
而秀出学者亦不必以一时创发而盛气凌人,甚至党同伐异。近数
年司空图和《诗品》的论争是一倒。无论怎样说司空图和《诗品).
都不足以影响一门学科的格局,若学界目光紧盯着此,反酿成不必
要的意气之争,由此而导致的偏颇,加深了中国学术界的门户之
见,这实非文论研究之福。因此,学术胸襟在未来古文论学科发展
至为重要,古文论的学术生命,兴旺与否,实有赖坦诚的治学态度,
以宽容互赏相激励;宽容是对不同见解的肯定,互赏不掩善;不因
人废言,亦不以一眚掩大德。方今很多研究重复“劳动”,原因实不
全在学术消息的不灵通,更多的是有意抹杀。这只会导致学术研
究在原地踏步,甚至萎颓不振,对学术的新陈代谢极为不利。因
此,既需尊重权威,也要重视无名后进,同时更需要独立思考判断。
文学研究含强烈的个性特点,能独立思考.不囿成说,是显露研究
个性的起步,学术生命始见苗头。至于视学术为公器,研究者以公
心对待学问,则尊重个性特点的同时,可免于固步自封,自以为是
的走火入魔的地步。因此,新世纪的古文论研究,应该驰骋广漠.
,74. 古代文论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学术格局恢宏,而造境精微,各尽其才,各展所能,带领整个中国文
学研究的步伐,尽现轩昂的生命括力。
古文论的研究带有综合的性质,既主导文学才情的舒展,也包
容哲学浩博精微的造境,亦蕴含史学通鉴全局的识见,至于文献考
索等求实的朴学功夫.自不可免。现今藏上海博物馆的先秦楚简。
知情人士相传有先秦儒家诗学文辞,若传言属实,则大可补充先秦
至汉一段时期的文论内涵,而更重要的是令学术界正视儒家在文
论构建上所起的积极作用,从学术思想深处慢慢矫正百年来文学
研究界简慢儒学的积弊。不过这批竹简文字久不刊布,未知是否
独占材料的私心作祟。材料固然重要,但对古文论这门学科而言.
其大体规模已定.即使材料完全公布,亦属补充性质,不可能改变
学科的外延和内涵,因此,对这些出土新材料亦不必寄予厚望。反
之,在传世文献中,还存在多不胜数的材料留待发掘整理,就以明
代文论及古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