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层析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_医学论文.docVIP

薄层层析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_医学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薄层层析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_医学论文.doc

薄层层析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_医学论文 薄层层析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研究中的应用_医学论文 作者:唐丽娟,刘玮炜 史大华 赵跃强 陶传洲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因其在医药、食品及化工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而得到了广泛关注。各种用于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分析技术也在迅速发展,薄层色谱技术仍以其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而成为鉴别黄酮类化合物的首选方法。文章综述了薄层层析技术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 【关键词】 黄酮类化合物; 薄层层析; 分离分析技术   Abstract∶Flavonoids which are a kind of secondary plant metabolites have been widely investigated for their potential of medicine, food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separation analysis technologies applied in flavonoids are developing rapidly. Thined in identification of flavonoids for the rapid, simple and highly accurate advantages. Application of thin   Key words∶ Flavonoids; Thin; Separation analysis technologies 黄酮类化合物属植物多酚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食品及化工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已报道其有抗氧化性、抗炎抗菌、抑制血小板凝集及肥大细胞组胺释放等作用,在癌症及心脏病等疾患上也显示出治疗潜力,因其在花色素中的存在而可能用来代替毒性合成颜料[1]。黄酮类化合物的来源主要有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两种。其中天然提取的药物因副作用小而引起了人们更大的研究兴趣。随着植物源化合物的研究,色谱技术日益成为天然产物中生物活性成分分离纯化及分析的主要手段[2],薄层色谱(thinyer chromatography,TLC)即薄层层析技术是发展较早的色谱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混合物各组分在某一物质中的吸附或者分配等性能的不同,使样品溶液中各种物质进行反复的吸附或者分配等作用,从而将各种组分分开。尽管诸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及色谱联用等现代色谱技术的广泛应用,薄层色谱技术以其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等优点仍是现代实验室不可或缺的分析手段,在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中也被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薄层层析技术在植物黄酮类化合物中的应用进展。   1 TLC用于黄酮类化合物定性研究 用薄层层析进行黄酮类化合物的定性研究,目前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与标准品或与文献对照Rf值或将测试样品图谱与标准样品图谱相比较。标准品和样品的Rf值、斑点形状颜色及有无荧光等特征都完全相同,则可作初步结论是同一化合物。但一般需结合化学反应或与紫外光谱等方法联用加以确证。卫星星 [3] 在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8∶3∶1)为展开剂、1%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后于紫外灯下观察,苦麦供试品与对照品芦丁和槲皮素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而阴性对照色谱无相同斑点显现。从层析结果可知苦麦籽壳提取物中主要含有芦丁和槲皮素两种黄酮类化合物。朱贲峰等[4]以薄层层析方法证明江西修水和福建永春的青钱柳的主要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从而为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具有显著降血糖作用的青钱柳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利的证据。该方法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酸水(8∶1∶1)为展开剂、1% 三氯化铝乙醇溶液显色时,于紫外灯(365 nm) 下检视,两种样品均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黄色的荧光斑点。黄绍军等[5] 对由HPLC法纯化的晶体以硅胶GF254,展开剂甲苯氯仿丙酮(40∶25∶35)进行TLC分析,其中一种结晶与槲皮素Rf值一致,Rf=0.50;另一种结晶与山萘酚Rf值一致,Rf=0.72;同时结合熔点、液相色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方法进行结构表征,证实荔枝叶含有黄酮苷,其苷元为槲皮素和山萘酚。冯玛莉等[6]以薄层层析方法建立了沙棘黄酮的质量控制方法,即在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5∶2∶1)为展开剂,检出异鼠李素、槲皮素;异鼠李素、槲皮素的Rf值分别为0.60,0.49。该鉴别方法对应的样品色谱斑点清晰,无拖尾、背景无干扰且重复性好。 虽然对于一个化合物来说,比移值Rf是一个特有的常数。但在文献[5,6]中对照品均采用了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的槲皮素,而在不同的色谱条件下槲皮素的Rf值分别是0.50和0.60,这就说明Rf值是

文档评论(0)

619731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