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元视阈下的文化解读
摘要:东西《原始坑洞》摆脱了既定的美学范式和语言秩序,虽然篇幅不长但却于短小中见张力,简赅处寓精辟,呈现出多元化的解读张力,他的文字以冷静而残酷的叙事策略完美地再现了俄狄浦斯情结的神髓、解构了“家国同构”的文化权威与禁忌、在自我放逐与命运抉择的面前选择了人性之善,并在极具反讽的文字中以不动声色的笔触表现出生命消逝与生命延续的历史命题。
关键词:俄狄浦斯情结;二元对立;存在主义;原始坑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4)02-00103-03
《原始坑洞》是东西的一部短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但却于短小中见张力,简赅处寓精辟,作者通过主人公张谋子杀死萧玉良之后躲在洞穴中为线索,以谷里村为焦点透视着宗族血缘关系的淡漠,反观着人性欲望的扭结,审视着社会伦理的尴尬。
一、母体崇拜与恋母情结
小说以一桩谋杀案开篇,主人公张谋子杀了萧玉良,慌乱中唯一的直觉就是朝着山后那个隐秘的坑洞跑去,因为谁也不知道他的藏身之处,除了母亲秦娥。杀人后的谋子没有逃向外界却躲进山后隐秘的坑洞,这预示着他对重温母体的渴望。在后山蜗居一年有余的谋子第一次冒着生命危险爬出坑洞,则是因为误将萧玉良的母亲六甲误认为秦娥。而就在谋子爬出坑洞的当天“秦娥腹部开始疼痛……在阳光织成的光亮里滚来滚去,感到有刀在腹部戳,剧痛从身体的内部传出来。秦娥难以承担这种一阵强过一阵的剧痛,终于呻吟起来”。(《原始坑洞》)秦娥腹部莫名的分娩般的剧痛与谋子从母亲阴道一样的坑洞中现身构成了强烈的隐喻关系,而当谋子从坑洞中出来时居然“像一个未足月的婴儿”(《原始坑洞》)。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指出:“作为母腹的入口的象征是子宫。母腹的下部是包含在母腹中的地下世界或大地子宫,与此相联系的是深坑、洞穴、峡谷、深涧等等。”[1](P95)返归原始坑洞隐喻着对母体的崇拜,而谋子在坑洞中感到无比的安全恰恰证明了他皈依母体的渴望和作者女性崇拜意识在小说中的折射。
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认为男孩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对母亲有种强烈的占有欲,对父亲则产生敌视、排斥,甚至产生取而代之的心理。弗洛伊德指出俄狄浦斯情结是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以用来解释文化与社会的起源。原封不动地照搬弗洛伊德理论来诠释中国的小说并非理性,但在东西的《原始坑洞》中我们却可以通过转换意指项得到深层的隐喻。如果如精神分析学家所指出的“孩子落入坑内正是他所无意识地希望的一个为了他与父亲的不和而对他自己的惩罚。这也许是一种象征性的阉割,或者是象征性地求助于母亲的子宫”,[2](P92)那么与外界隔绝的谋子每天唯一盼望的人就是母亲秦娥,而秦娥所生的三个儿子中唯独偏爱的也是这个有杀人罪责的谋子。当秦娥拒绝对丈夫八贡说出谋子藏身之所后,八贡以报复性的行为将头拱到秦娥的胯下,“秦娥感到一阵剧痛从两跨间发生,逐渐扩展到全身。伴着下身的刺痛,秦娥听到时断时续的蟋蟀声。蟋蟀的鸣唱有气无力,却声声扎着秦娥的心口。”(《原始坑洞》)这里有声无力的蟋蟀与蜷缩在坑洞里的谋子遥相呼应,在窥视着八贡对秦娥的侵犯却只能束手无策地哀鸣,而第二天当秦娥去探望谋子时,居然“看见谋子手里捏着一只蟋蟀,蟋蟀正奄奄一息地做最后的鸣唱。谋子所在坑洞的角落、神色和那只垂死的蟋蟀一样凄楚。”(《原始坑洞》)这里与其说谋子捏着奄奄一息的蟋蟀不如说握着对父亲气若游丝的仇恨。如果谋子与母亲的关系表现出俄狄浦斯情结中的恋母,那么与父亲的关系则表现出这一情结中的“仇父”,因为在作者笔下这组对立的父子关系中,父亲的形象被无情地倾覆和解构,他在这里不是神圣、尊严、慈悲的权威,而是一个儿子在坑洞中几乎瘐死的时候自己却吃死牛肉差点饫死的自私贪生之人。
如果说谋子居于洞穴即返其所生,从而获得重生的机会具有回归母体的意味,那么返归洞穴即回归自然母体则预示着人类文化的一种“恋母情结”。居于洞穴,这一具有世界普遍意义的母体崇拜意识在小说中蕴蓄了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二元对立与家国同构
“二元对立”是20世纪结构主义的核心观念,以此来统观整个人类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发现二元对立充斥于整个人类的经验世界,是人类认知与建构世界的基本思维模式,如热和冷、生和死、自我与他者、自然与社会等等。小说《原始坑洞》也不例外。其中最主要的对立来源于父子之间。
按照结构主义批评原理,儿子因触犯法律而地处坑洞与父亲恪守法律身居高处构成了一个“低反叛高”的二元对立项。特雷?伊格尔顿认为“与垂直轴‘低/高’相对,男孩穿行树林是一个沿着水平轴的运动,可以被标记为‘中’。落入坑内――一个低于地面的地方――再次表示‘低’,而达到顶点的太阳则再次表示‘高’”。[4](P92)谋子躲在坑洞的“低”与父亲安居地面的“中”以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