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声日报》副刊上路翎的作品及其价值
广东省肇庆学院文学院 倪海燕
从《路翎年谱简编》来看,路翎最早发表的作品当是1937年刊登于赵清阁主编的
《弹花》文艺半月刊预刊号上的散文《古城上》。1937年底,路翎随流亡学生内迁,
1938年春到达四川,被分配到位于合川县文星场的四川中学(后改名为困正第二中学)
读书,并开始在《时事新报》、《大公报》等报纸的副刊发表作品。
1938年,路翎开始为合川县的一家民营报纸《大声日报》投稿,后受约为其编辑
《哨兵》副刊。时当抗战,内迁文人大增,四川I、重庆等地报业空前发达,仅合川县
就有《大声日报》、 《合川日报》、 《合阳晚报》、 《民舆公报》、 《合川商报》、
《动委旬刊》、《叱咤》半月刊、《民耻月刊》等近十种报刊①。路翎1938年12月4日
的《哨兵征文》中,有“及纪念本刊五十寿辰”字句,由此推测这一报纸的创刊当约在
1888年,而其余相关信息尚未有新的发现。但报纸副刊的影响似乎并不大,投稿人不
多,路翎自言“这个副刊基本上是由他自己一个人化名写文章,偶尔也约请同学刘国光
等人写稿’’②。该副刊每周出一次,每周从江北文星场往合川县城邮寄稿件。对这份刊
物,路翎付出了很大的心血,甚至他的退学也与此有关“至年底,因编报纸副刊和在课
堂上看课外书,又因和一个思想反动的国文教员发生冲突,路翎被学校以思想左倾的罪
名开除”②。
在《大声日报》文艺副刊《哨兵》上,路翎以“丁当、“莎虹、“烽嵩”、
“流烽”、“哨兵”等笔名发表散文、诗歌、小说数篇。这些习作连同同期在《弹花》
(预刊)、《时事新报·青光》、《大公报·战线》上发表的作品,组成路翎最初的文学
创作景观。遗憾的是,因《大声日报》已有散佚,他年谱中提到的《空战日记》、《灯
红酒绿》、 《美人蕉》、 《蔷薇》等篇未能找到。2004年我在做硕士论文《路翎与北
碚》期间,与师兄妹们一起在重庆图书馆搜集、抄写和打印整理了《大声日报》1938年
11月日第46期至1939年4月2日第66期路翎的作品计十二篇,分别为《给店友们》、《遥
寄天边的朋友》、《在空袭的时候》、 《血底象征》《朦胧的期待》(连载)、《欢迎
新伙伴——写给山野兄》、 《告别了哨兵》等,以及一些由他拟写的启事。散文和诗
歌,是年轻的路翎对时事的直接响应和呼吁,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新向上。而小说《朦
胧的期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路翎最早的小说,已有他后来小说注重对人物心灵进行挖
掘的特点,并迥异于当时流行的抗战小说。这篇小说共计5000余字,尚未收入他的任何
选集中。
·323·
路翎《大声日报》上的散文和小说,多配合时事而写,带有对当下的密切关注。他
以一个少年人的热诚和一个初试文锋的习作者的稚嫩表达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
这些文字或是对民众的唤醒: “可是请你们屏心静气地想一想,什么恶势力使你们
生意清淡的:不是命运!不是天地,不是鬼神,是敌人是日本,你们应当牢记着,敌人
想钳制我们的生命,我们不应当怨愤自己,应当向敌人索清这篇巨债。或是对募捐的
号召: “在千万人的生命不算一回事的搏斗里,钱财对于个人不算得什么呢!我们的敌
人是人类之中最残酷的,你愿意把生命贴在纸币上去一同交给敌人吗?’’(《响应义卖
献金活动》)或是对民众的教育, 《在空袭的时候》一文中对如何躲空袭等提出了几点
建议。文字清新流畅,表达也很清晰,没有以后欧化的长句。——表达的形式从来都是
与内容结合在一起的,欧化的长旬不仅是文字的问题,更交织着作者复杂的内心,是由
于太多思想绞缠在一起而无法理清的困惑。这一时期路翎的文字基本上是积极向上的,
虽然偶尔也有困惑:“一些日子,因抑制着自己的兴趣和环境的约束,一个寂寥已经成
长起来了——这寂寞的心像是一张叶子在秋风里口口着。(口为模糊无法辨认的文
字。)然而,为着伟大的目标,这寂寥似乎很快就被一种积极向上的简单化的思维所替
代“天边的朋友们哟!我忆恋你们如同眷恋着伟大的战斗,我不应该再寂寥与悲痛了,
我预备去走,走……走遍了自由的祖国,用一颗热烈的心去拥抱战斗!个人的困惑与
耻辱很快就被集体战争的激情所裹挟所替代,用散文进行表达的路翎与当时抗战文学的
主潮思想是一致的。
然而,少年的幻想很快就随着残酷的现实而破灭,路翎被退学,不得不离开“哨
兵’’,去向成年世界讨生活了。1939年4月2日,《告别了“哨兵》一文是路翎在《大
声日报》上的最后一篇文章,他思想上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