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榆现代研究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doc
地榆现代研究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
地榆现代研究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 地榆;综述
地榆始载于《神农本草经》[1],2005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为蔷薇科植物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或长叶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Bert.) Yü et Li的干燥根,后者习称“绵地榆”。其性微寒、苦、涩、酸,归肝、胃、大肠经,有凉血止血、解毒敛疮之功,用于便血、痔血、水火烫伤等症。笔者主要对地榆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炮制等进行了现代文献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地榆提供借鉴。
1 化学成分研究
地榆中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茎叶含槲皮素、山柰素的苷、熊果酸、维生素C;花含矢车菊苷、矢车双菊苷;根含鞣质(17%)和三萜皂苷(2.4%~4.0%),此外,还有黄酮、蒽醌、甾体类等多种化学成分。因地榆药用部位为根,所以主要对《中国药典》规定品种的根部化学成分进行了国内外文献研究。
1.1 皂苷及其苷元
1971年,Itiro y等[2]首次从地榆中分离出地榆皂苷Ⅰ(3β-o-阿拉伯糖基-19α-羟基-乌索-12烯-28-β-D-葡萄糖基酯)、地榆皂苷Ⅱ(3β-O-阿拉伯糖基-19α-羟基-乌索-12烯- 28羧酸)和B、E;此后,秦氏等[3]从地榆中分离出Sauvissimoside R1、Polemic acid-28-O-β-D-葡萄吡喃糖苷;姜氏等[4]分离出Pomolic acid 、Suavissimoside F1(2α,3β,19α-三羟基-乌苏-12烯-23,28-三羧酸-28-β-D-葡萄吡喃糖基酯);曹氏等[5]分离出地榆苷Ⅰ、Ⅱ,3β-O-阿拉伯糖基- 乌苏-12,19-二烯-28-O-葡萄糖基酯;另外,《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中记载地榆还含有坡模酮酸[6]。
1.2 鞣质等酚酸性化合物
1984年,Tanaka T等[7]从地榆中分离出4,6-O双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6-O双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Ⅰ、6-O双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Ⅱ、2,3,4,6-O四没食子酰甲基-β-D-吡喃葡萄糖苷、2,3,6-O三没食子酰-β-D-吡喃葡萄糖甲苷和3,4,6-O三没食子酰-β- D-吡喃葡萄糖甲苷;1985年,Tanaka T等[8]又分离出1,2,3,4,6-O五没食子酰-β-D-葡萄糖、(+)-没食子酰儿茶素、没食子酰葡萄糖、丙氰定、4,6-六氢二苯-D-葡萄糖、地榆素H-6、H-11;此后,曹氏等[5]从地榆中分离出没食子酸;秦氏等[3]分离出3,3,4-三甲氧基鞣花酸;程氏等[9]分离出阿魏酸;还有文献报道从地榆中发现矢车菊苷和花色素苷[10]。
1.3 黄酮及其苷类
程氏等[9]从地榆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出槲皮素-3-半乳糖-7-葡萄糖苷和山柰素-3,7-二鼠李糖苷;秦氏等[3]分离出(+)-儿茶素。
1.4 甾体及其苷类
姜氏等[4]从地榆中分离出β-谷甾醇,其后程氏等[9]也分离出β-谷甾醇;曹氏等[5]分离出β-胡萝卜苷。
1.5 其他
王氏等[11]通过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出地榆中含有锌、钙、铁、铜、锰等多种微量元素,并发现其中钙的含量最高,认为这可能与地榆的止血作用有关。
2 炮制学研究
2.1 炮制工艺、质量研究
2005版《中国药典》(一部)中只收录了地榆与地榆炭两种饮片,且地榆炭标准只规定为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无明确温度、时间等要求。通过正交试验,丁氏等[12]选择温度、时间、炮制方法3个因素,以止血作用为指标对地榆炭的炮制工艺进行了优选,结果表明,在250 ℃下炒制7.5 min,得外表黑褐色、内部棕黄色的工艺为最佳,且鞣质含量明显升高,止血、抑菌作用明显。徐氏等[13]也采用正交试验,选取温度、时间、炮制方法、饮片厚度4个因素,以鞣质含量为指标优选地榆炭炮制工艺,结果表明2~3 mm厚的饮片在255~260 ℃炒制9 min得炭最佳。田氏等[14]对地榆在不同方法及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的炮制品收得率、煎出率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以烘烤品最高,砂炒品次之,清炒品最低;在200 ℃时,炮制时间清炒以8 min、砂炒以5 min为宜,认为地榆炭入药以烘制品为佳。因此,确定地榆最佳炮制工艺是控制地榆炭质量的最关键、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此外,地榆炮制方法尚有醋制、酒制、盐制等,但因《中国药典》并未收载且都无定论,在此未做研究。
2.2 炮制对鞣质类成分的影响
鞣质具有收敛作用,能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化合物,沉淀在黏膜表面,从而起到止血、保护黏膜等多种作用。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哮喘中医分型及其淋巴细胞亚群与介质、内源性皮质醇变化的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25、 嗜酸细胞趋化因子的动态变化和意义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培养方法探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哮喘大鼠肺组织Akt蛋白表达上调对IL-4,IL-12和IL-13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哮喘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与γ干扰素、白介素4变化的相关性及地塞米松的干预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哮喘患者与健康吸烟者肺部HRCT扫描对比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哮喘患者诱导痰液安全性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哮喘控制测试表在支气管哮喘患者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意义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哮喘日志与肺通气功能对应监测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哮喘豚鼠模型肺和骨髓中CCR3及CD34的表达及意义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灵丹汤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模型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作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观察及护理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西泮与山莨菪碱在依沙吖啶中孕引产中的应用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西泮联合常规气管插管在急性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治疗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钱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其细胞培养条件的建立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酶活性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震伤75例的影像诊断分析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震伤C1型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震伤严重伤员的早期救治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地震伤员严重下肢挤压伤保肢治疗体会_临床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