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埃博拉出血热研究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doc
埃博拉出血热研究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
埃博拉出血热研究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
【关键词】 埃博拉
埃博拉出血热(Ebola hemorrhagic fever,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EBV)引起的人类严重出血热疾病[1~5],因EBV首次是1976年在扎伊尔北部的埃博拉河流附近一个名叫杨博科的小村庄发现,故命名为EBV和EBHF。因EBHF对人类的危害极大,一旦感染病死率高达70~90%,据WHO公布的数字,自1976年首次报道EBHF以来,已有1600多人感染,其中死亡1000多例。EBV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实验操作要在P4级高度安全实验室中进行,WHO将其列为潜在的生物战剂之一。现将有关EBHF的流行概况、病原学、临床资料及防控措施报道如下。
1 EBHF的流行概况
1.1 EBHF的发现与流行状况[2~6] 1976年EBHF在非洲的扎伊尔、苏丹几乎同时出现爆发流行。扎伊尔首例患者是医院的化验师,因疑似疟疾而住院治疗,与其接触者也相继发病,这次流行共发病318例,死亡280例,病死率为88%。苏丹首例患者是纺织工人,不久与其接触者及亲友也发病,总共发病284例,死亡151例,病死率为53%。1978年、1980年分别在扎伊尔和肯尼亚又有散发。1979年在苏丹的恩扎拉地区引起第三次流行,发病33例,死亡22例,病死率为67%,大部分病例是亲友及护理人员。
以后15年中世界各地未发生EBHF流行,但1994年在加蓬又出现EBHF。1995年1月在扎伊尔的基奎特市(Kikwit)发生第四次流行,发病315例,死亡245例,病死率为78%。1996年在加蓬出现第五次流行,发病60例,死亡45例,病死率为75%。而第六次流行2000年10月发生在乌干达北部[7~8],距苏丹90km处的古卢区,直到2001年1月23日古卢医院收治最后1例,共计发病428例,死亡224例,病死率为52%。2001年9月下旬在刚果边境30km处的一家发生死亡病例,在10月25日被确诊为EBHF。直到2002年3月发生在刚果和加蓬的流行结束,共计123例EBHF,死亡97例,病死率为79%。最近一次2002年12月底又发生在刚果,感染者143例,死亡128例,病死率为90%。
流行病学证据显示,第一代患者都与非人类灵长类和其他哺乳动物接触有关,而大多数第二代患者与家庭内传播有关,例如最近次流行中,有7名参加EBHF病死妇女葬礼的家人和朋友,因当地的风俗习惯,用同一盆水洗手而染病,但是各地医院内的传播控制得较好。
1.2 EBHF的传播途径[9~10] EBV主要通过患者体液,如血液、唾液、汗液、精液、分泌物及呕吐物等,经人体破损的皮肤、呼吸道或结膜等感染,也可因未消毒的各种针头、插管和带毒昆虫叮咬、染毒鼠尿污染而传播。临床证实已从发病后39天、61天患者的精液中检出EBV。1996年在加蓬爆发的EBHF中有18例患者因直接接触死黑猩猩血液而感染。珀杜大学桑德斯等人发现EBV的蛋白质外壳[11],在生物学结构上与鸟类携带的多种逆转录病毒非常相似,据此推测两者拥有同祖性,认为鸟类也作为“嫌疑宿主”。医务人员、陪护者和现场监测人员等是主要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医护人员当初的感染率很高,占报道患者总数的25%,如刚果的医护人员在实验室被感染EBV,瑞士的研究者在塔伊森林的研究中心解剖猩猩时而感染EBV。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是造成医护人员死亡的原因之一。在刚果EBHF流行初期的70例病例中73%(51例)是卫生人员,随着疫情的研究进展和医务人员防控措施的落实,以后增加的病例多为照料患者的家属和亲友。这表明无防护的密切接触是EBHF传播的主要途径,尤其是有出血的病例传染性更强,多种体液都可引起感染,在人与人的传播中危险性最大的是沾染患者血液、分泌物的衣物或沾染病毒又未消毒的针头和注射器。
2 EBHF的病原[2,3,5,8]
2.1 形态及分类 EBV是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早在1976年的扎伊尔和1979年的刚果就被确认。EBV属单股负链RNA病毒,为丝状病毒科(Filovidae),同属还有马尔堡病毒(Marberg virus,MBV),呈长丝状、杆状等,外有包膜,病毒颗粒直径80~1400nm,平均1000nm,长度差异较大,感染能力较强的病毒为665~805nm左右,有分支形、U形、6形或环形,分支形较常见。毒粒表面有刷状样整齐排列的突起,长约7nm,相互间隔10nm,染色观察内部有交叉条纹。已确定EBV分4个亚型,即EBV-z(扎伊尔)、EBV-s(苏丹)、EBV-r(莱斯顿)和EBV-c(科特迪瓦),不同亚型毒力不同,EBV-z毒力强,人感染后病死率高,EBV-s次之,这两型是人类EBHF的主要致病亚型。EBV-r在非人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喘息康对支气管哮喘大鼠外周血浆IFNγ,IL5,Eos和Eotaxin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喜炎平治疗儿童疱疹性咽峡炎的疗效观察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喹硫平对小鼠脑缺血后胶质增生及IL1β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嗅成鞘细胞移植对AD大鼠脑内COX活性和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嗅觉识别模型研究新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嗅鞘细胞可塑性研究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嗅鞘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嗅鞘细胞对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嗅鞘细胞移植后脊髓半横断大鼠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和FGF2表达的变化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出血的实验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埃本膦酸钠对肺癌骨转移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埃索美拉唑三联对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生长素和生长抑素的影响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埃索美拉唑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临床护理进展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城乡帕金森病患者脑萎缩发生情况的差异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城乡社区老年期抑郁症与社会支持的关系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城市与农村小儿肺炎中医证型及病原体的临床特点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城市中老年女性踝关节力量的年龄变化特征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城市普通高中毕业班学生考试焦虑状况调查研究_临床医学论文.doc
- 城市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_临床医学论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