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育實踐與研究
研究論文 第 26 卷第 1 期,1-32 ,2013 年 6月
大班到小學一年級兒童
回應圖畫故事書的思考脈絡
∗
戴芳煒、蔡敏玲
本文探討金門縣一群兒童從幼稚園大班到小學一年級與老師(即作者一)
共讀圖畫書後,回應討論問題的思考脈絡,其兩年間的展現與轉變,以及老師
在共讀活動中帶領、提問與回應兒童的方式。棒棒糖班的 18位幼兒和老師每
週固定進行三次圖畫書共讀;兒童進入小學一年級後,兩位作者和其中的 12
位兒童組成讀書會,每月共讀一次。作者從兒童大班時的 61 次共讀活動中選
取 20 次,從小一 15 次共讀中挑選 10 次,將討論錄音詳細轉譯後,以議題分
段,以發言輪次為單位,分別分析兒童回應討論問題的思考脈絡和教師參與方
式,並描述兩年的轉變,及形成轉變的脈絡性因素。兒童的思考脈絡共有生活
經驗、故事、生活常識、圖像、作者意圖,複合脈絡與其他共 7種類型。本文
指出,大班與小一兒童均有能力以探索文學文本的方式討論圖畫故事書。大班
幼兒,最常以生活經驗思考討論問題,而小一兒童最常以故事本身為思考脈
絡。從大班到小一,兒童回應更為積極,提問能力提昇,思考脈絡漸趨複雜多
元,漸少仰賴生活經驗。作者指出教師導讀、提問與回應兒童的方式,以及閱
讀文化的形塑,協助兒童發展多元脈絡理解與詮釋故事。最後,作者依據研究
結果對圖畫書共讀活動與分析方法提出具體建議。
關鍵詞:回應、共讀、兒童、圖畫故事書
∗戴芳煒: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附設幼兒園教師
蔡敏玲: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幼兒與家庭教育學系教授
minling0501@.tw
- 1 -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Research Article Vol. 26, No. 1, 1-32, Jun. 2013
A Two-Year Study on Children’s Interpretive Contexts in
Responding to Picture Story Books
Fang-Wei Tai Min-Ling Tsai∗
This paper presents a two-year study on picture book reading process involving a
teacher and a group of children in Kinmen County. The aim was to explore how children
create their interpretation of the story (the interpretive contexts applied by these children)
when responding to questions posed in the discussion sessions, the teacher’s ways of
participation, and other possible contextual influences. In the first year, two kindergarten
teachers and 18 children read picture books together three times a week.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