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宝诒论治伏温特色探析.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4 融贯中外办报组团力挽狂澜 随着西方医学在我国传播,何氏对西医学理论悉心学习,在对中西医对照研究后,他发现西 洋医学未必足以可取,而中国医学中亦有众多优势,主张以崇实黜华为原则,吸收新知,通过沟 通新旧,来改良医学。 何氏认为人身诸脏腑,一物有一物之生理功能,用西医生理学研究较为精确,而中医以整体 观念为所长,十二经标本气化及奇经八脉十五大络贯穿周身,联络内外,则以传统医学占优胜。 对疾病的病机,何氏认为中医医理可与西医病理学互通,可“从生理上推求病理,从病理上推求 病源”弘’。如水肿,何氏用现代病理学阐述之:“惟西医谓回血管先有阻塞,然后水溢胞膜而为 肿。如心以上大血管有一处阻塞,脑颈手之血,难返心房,上半身即见肿证;心以下大回管有一 处阻塞,肝肾足之血难返心房,下半身即见肿证”肛1。何氏还尝试用现代医学理论解释中医舌象, 使中西医相融合,他指出久病舌痿,系由舌筋之麻痹及舌实质之萎缩而致;舌挺出时振颤者,多 见于温热病及酒客神经衰弱症;正常舌上细点如刺,西医称之为味蕾,主辨味功能,体内无火则 平如无点,有火则突而起点;舌起瘰而凸者,提示热毒、癌肿或霉毒性护膜肿;舌起凹点者,则 舌生溃疡及霉毒性溃疡。何氏医理明晰,思路开阔,既能接受西医学先进理论又不盲目偏信西医, 始终坚持弘扬祖国医学。 何氏不仅学术造诣精深,且身负振兴中医重任,坚持身体力行,为中医教育和捍卫中医合法 地位作了大量工作,可谓为德高望重的医事活动家。他带头创办了我国最早的中医杂志《绍兴医 药学报》;并历时七年时间,以“古医学为根本,新医学为补助,择其精粹者存之,缺少者补之, 传讹者删之,参以新迸科学之说明,发皇古典医著”为原则,依照西方医学教材模式,率领众名 家编写了整套系统的中医教科书,以实践中医规范化教育,为探索构建中医学科体系打下基础。 上世纪初叶,何氏积极参与我国中医学术团体创建等医学界社会活动,曾担任中国医学会副会长, 号召爱国中医人士弘扬中医文化。晚年正值废止中医药案起之时,中医学术低迷衰微,他因重病 缠身,不能亲自参加请愿,遂令其子代行北上抗议。至1929年8月,请愿斗争初获胜利之时, 何氏却溘然长逝。 何廉臣勤求古训,师古而不泥古,勇于探求新知,其学术思想具重要参考价值,为后世留下 一批较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他为国为民之赤诚,捍卫中医之恒心,堪称中医学界楷模,值得后入 学习。 参考文献 【l】何廉臣.《重订广温热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年 【21何廉臣.《重订通俗伤寒论》,杭州:新医书局出版社,1956年 柳宝诒论治伏温特色探析 天津中医药大学肖照岑刘纳文 柳宝诒,晚清著名温病学家,其学识宏博,医术精湛,对伏气温病的研究尤为深邃,所著《温 热逢源》大倡伏气之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柳宝诒的《温热逢源》、《柳选四 家医案》、《柳宝诒医案》、《柳宝诒医论医话》的系统梳理,以春温为例,对柳氏论治伏温的特色 进行了探析。 ’ 1 强调伏温外发多途径 28 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叶天士《三时伏气外感篇》有论:“春温一证,由冬令收藏未固,昔人以冬寒内伏,藏于少 阴,入春发于少阳,以春木内应肝胆也……”,柳宝诒对春温病因病机的认识与叶桂基本一致, 他说:“经日: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日: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分而言之,则一言其邪之实, 一言其正之虚。合而青之,则惟其冬不藏精而肾气先虚,寒邪乃得而伤之。语势虽若两平,其义 原归一贯也。”可见春温的发病因素以。肾气亏虚为内因,以感受寒邪为外因已成共识。 但柳氏对叶氏关于“入春发于少阳”的说法持有异议,他在《温热逢源·辨正张石顽伤寒绪 论温热各条》中说:“惟谓伏邪外达,必由少阳,则囿于旧说,不切病情。”还依据《难经-五十 八难》“温病之脉,行在诸经,不知何经之动也,各随其经所在而取之”之说,认为伏邪发温, 病情复杂、途径多歧,难以拘定发于何经:“邪伏少阴,随气而动,流行于诸经,或乘经气之虚 而发,或挟新感之邪气而发。其发也,或由三阳而出,或由肺胃;最重者热不外出,而内陷于手 足厥阴;或肾气虚,不能托邪,而燔结于少阴。是温邪之动。路径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