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封矿开采破坏及地表移动规律研究
杨德广张斌
(肥城矿业集团公司大封煤矿,山东肥城,271600)
摘要:本文对大封矿开采近40年来造成的地袁变形破坏进行了阐述;对开采引起的
地表与岩层移动规律作了论述和探讨。所取得的参数数据和经验数据,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开采破坏地表移动规律 研究
l 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破坏及治理
大封煤矿1960年简易投产,至今老区回采已进入收尾阶段,有效可采储量仅剩30余
万t。地下开采引起的岩层与地表移动波及整个井田,除个别受保护地段外,基本都成为
下沉绝产地。
近些年来,由于边角煤柱和部分村庄建筑物下压煤开采,使地表建筑物受到不同程度
的破坏。不同的地表变形作用,对建筑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地表的均匀下沉对建筑物的危
害不大,但当地表下沉较大时,地面形成塌陷坑而积水。有的建筑物基础下沉低于地下水
的水位,使建筑物长期浸泡在水中,造成建筑地基强度大大降低,基础材料也受到破坏,
墙身随之受到影响。横穿大封矿的太平公路一商品房共lO阐,受九、十层煤重复采动影
响,都是均匀下沉,受采动破坏较小,房间仅门窗有少量变形倾斜,整体下沉2.15m,雨
季整个基础沉于水中。大封矿群将桥煤柱开采属整体均匀下沉,桥下采出煤炭3.9万t之
多,桥至今安全使用,未采取任何加固措施。
经过近几十年的地下开采,地表耕地受到严重破坏,多数已按下沉绝产地进行了补
偿,大部分农田经过平整仍能正常生产使用。下沉较严重的农田,因地制宜,建超鱼池、
养殖厂等,进行了综合利用。对一些民用零星建筑物,如砖厂、石灰厂、饭店、路边商店
等,在回采中不予保护,予一次性赔偿,安全采出压煤。对井田范围内的村庄压煤,留设
了保护煤柱,并进行了部分串采,取得了较好的效益。
2 大封矿岩层与地表移动的一般规律
大封矿近些年来,随着地下开采的进行,在矿区南部、中部及北部建立了多个不同类
型的岩层与地表移动观测站。另外,根据局矿要求,还建立了10余个监测站。其中,群
将湖大坝观测站,测量人员进行了长达两年半的观测,确保了安全回采和技术资料的取
得。大封矿整体地质采矿条件,从整个井田范围来讲审堤构造多,地质情况复杂。表土层
岩层移动
南部浅,厚40m左右,中部一般为60m,北部表土层较深,为70~1lOre。
2.1 井田南部地表及岩移情况
南部表土层较薄,岩层与地表移动特殊。井田南部回采主要是八、九、十层露头煤柱
开采,受煤层风氧化带的影响,顶板及以上基岩风化严重,顶板破碎,风化带深入到基岩
中。采深较浅,一般在75~80m,除去40余111的表土层还有近30m的基岩,基岩受风氧
化带影响严重。因此,南边界露头煤及附近煤层开采后,地表及岩层移动特殊。根据
9200工作面、10200工作面、姜庄煤柱及群将桥煤柱四个观测站的观测资料,结合监测数
据,总结南部岩层与地表移动部分参数为:
廿=70。;舟=89。;y=80。;8=79。。
从地表看,地表移动基本呈垂直断裂趋势。下沉盆地小,延深小,盆鲍很陡。
2.2 井田中部地表及岩移情况
中部表土层一般厚约60m,地表及岩层移动情况基本符合类比法取参预计的情况。根
据大封村铁路观测站的监测数据,求取参数(中硬岩石)为:
廿=50。(含水的表土层);
o;
走向移动角6=75。;上山移动角7=75
q=0.75;
下山移动角口=8—0.6a;Bo=55。;%=55。:
80=550一0.7n
2.3 北部地表及岩移情况
观测站涉及建筑物下压煤开采的主要是8210残采面、9210残采面、8113面开采。此
块煤柱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与变形预计也基本同设站观测的实际结果相符合。只是下沉的
范围比预计要大得多,涉及到大封村100余户民房和两处教学设施的赔偿。下沉范围加大
的原因,一是由于开采范围附近有大断层,岩移变得异常复杂;二是人为因素大,工农关
系复杂,难以处理造成的。总之,根据观测资料和地质采矿条件,最终参数总结(中硬
岩石)为:
t妒=2.2;睁=50。;0=90。一0.7a;
q=0.74;6=78。; ,=78。;
B=6—0.7n
各移动参数角度均小于类比法取得的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肠杆菌二硫键氧化还原酶还原态CcmG的溶液结构的研究.pdf
- L-半胱氨酸在α-环糊精功能化碳纳米管电极上电化学行为.pdf
- 对体操运动发展演变思考.pdf
- 二碲酸根合银(Ⅲ)钾氧化还原引发丙烯酰胺聚合反应动力学地研究.pdf
- DADGEBA%2fS体系固化反应地研究.pdf
- 创意业对现代业发展重要性地研究.pdf
- SCCO-%2c2-环境下PMMA%2fPS共混物薄膜的玻璃化温度地研究.pdf
- Fe/si多层膜的层间耦合和磁电阻效应的研究.pdf
- 电子病历若干关键问题地研究.pdf
- 电解法回收化学镀镍老化液中镍地研究.pdf
- BaO-SiO-%2c2--B-%2c2-O-%2c3--TiO-%2c2-系统玻璃的电子自旋共振探究.pdf
- C1分子在铑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与现场拉曼光谱研究.pdf
- P(AN-b-MA)嵌段共聚物链构像转变的粘度法探究.pdf
- 掺杂聚苯胺自组装超薄NO-%2c2-气敏传感器的研究.pdf
- 980nmLD激发下Tm-%273%2b-与Yb-%273%2b-共掺杂的PGETYA玻璃上转换发光的研究.pdf
- 苯并二噁唑类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和光电性能的研究.pdf
- 多元无铬Cu%2fMn基甲醇裂解催化剂的研究.pdf
- 的研究液-液界面电子传递反应的微液滴电极.pdf
- 等离子体表面处理对YBCO薄膜表面形貌地研究.pdf
- 10cm×10cm+DSC太阳电池地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