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E.催化剂表征 903
Ni/AI:O,催化剂上H:对CO:助活化机理的原位红外研究
费金华郑小明
(浙江大学催化研究所,杭州310028)
Ni/A1zOa体系是一种具有较高活性的二氧化碳甲烷化催化剂,但对该催化剂上的二氧化碳的氢
CeO。的Ni/AI:O。催化剂上H。x托O:的助活化进行研究
1实验部分
(略)
2结果与讨论
2.1
外吸收峰,该物种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到400C时消失。对于单纯的CO。体系,200c时在
1543cml处出现C02物种”o的红外吸收峰,而且随温度的升高强度增加。
CO尹物种的强度更弱,而气相CH。的吸收峰强度略有增加。与图1结果对照表明,在H。存在的条件
下,部分COi物种加氢可转化为CH。。因此,含CO。体系的催化剂上在一定温度下能形成表面C02
物种,该物种在临氢条件下转化为CH。。增加体系的压力,CO;物种的红外吸收强度并没有发生明显
红外吸收峰[6’8],此时生成cH。的量也大为提高。因而表面甲酸盐是CO。加H。生成CH。的关键活性
中间物种。
DRIFT Oil different in and
In—situ ofabsorbedcarbondioxideNi/AIat C【)z
Fig.2 spectra 203 temperature H2
e
26×10 room b C 300C400C
‘AP=5 3MPa,B尸一01MPa)a 100C200℃d
temperature
2.2 在NiCeO:/A1203催化剂上吸
Ni—Ce02/AI203上CO:和H:共吸附的原位DRIFT分析
附CO,的DRIFT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3(略)所示。从图中看到,室温时吸附COz后,在1654、
1227cm
红外吸收峰,表面碳酸氢盐和游离cOl物种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到400C时消失,而(202物
种随温度的增加略有增加。
904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催化科学与技术
对于cOz和Hz的共吸附体系(图3A),虽然室温时存在的表面吸附物种与单纯吸附Co:体系相
度的升高而强度增加,300℃时呈最大,同时在3013cml处出现较明显的气相CH。的红外吸收峰;当
温度升高到400℃时,表面甲酸盐物种的强度略有减少,而气相CH。的吸收峰强度却略有增加。增加
为表面水的红外吸牧峰);而表面COi物种,在H:存在时,其吸收峰强度并没有随温度的升高发生明
显改变。因此,添加CeO。主要使得Ni—CeO:/AI。0。催化剂表面形成的甲酸盐物种的数目显著增加,
从而使得生成CH。的活性也大大提高。
从上述两种催化荆的反应情形和DRIFT的变化情形来看,并没有作为反应产物或中间物的C0
出现。因此我们认为:Ni/AlzOs催化剂上,一定温度时形成的cOf物种是cOz加H。生成甲烷的活性
物种之一,转化可能通过形成表面甲酸盐来实现,而在体系中具有较高浓度的CO。和H。在较高反应
温度(如300‘C)时,可直接形成表面甲酸盐物种,从而提高了CO。甲烷化的活性;添加ce0。的Ni—
的低温催化活性高;较高温度时,两种催化剂的活性比较接近,是因为催化剂皆有形成相当数量表面
甲酸盐物种的能力。
Wavenumber(era-1) Wavenumber(cm“)
and atdifferent in and
In—situDRIFT ofabsorbed o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Mo(或W)氧化物%2f碳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活化脱氢的量子化学探究.pdf
- 安古里淖沉积纹层的扫描电镜的研究.pdf
- 车轮轧后与等温处理过程中温度变化的研究.pdf
- PLD法制备PZT-YBCO结构的铁电薄膜地研究.pdf
- 多氮稀土超分子穴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pdf
- CaCO-%2c3-%2fPEEK复合体系的流变性质探究.pdf
- CuO%2fTiO-%2c2-%2fγ-Al-%2c2-O-%2c3-体系的XRD%2cXPS与TPR研究.pdf
- 低温选择加氢Ni%2fAl-%2c2-O-%2c3-催化剂的硫化预处理的研究.pdf
- 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同步检测和基因治疗研究.pdf
- 2%2c2%27-(邻苯二硒)-桥连双β-环糊精的合成、表征与其对染料分子的识别研究.pdf
- 6-对甲苯磺酰-β-环糊精对D%2cL-氨基酸对映体手性识别的电喷雾质谱探究.pdf
- TiO-%2c2-纳米线阵列生长机理地研究.pdf
- 变压吸附法回收环氧乙烷生产装置尾气中乙烯地研究.pdf
- Rietveld结构精化方法在锂镍氧化物电极材料探究中的应用.pdf
- 背阔肌复合组织瓣重建上肢运动功能的解剖学的研究.pdf
- KJ-5RL高效缓凝减水剂在商品砂浆中应用.pdf
- PVP%2fPd%2fIrO-%2c2-%2fNafion修饰微电极用于成纤维细胞中一氧化氮释放地研究.pdf
- 藏药翼首草性状和显微的鉴别研究.pdf
- 东北天南星根脂肪酸成分地研究.pdf
- CO脉冲色谱法探究Cu-Ni%2fAC催化剂的吸附性能.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