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伤寒论》中-鼻衄-的粗浅认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量的腺体,通过鼻腔呼吸性上皮下粘液腺及桨液腺的分泌,以及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在24小时的正常呼 吸期间,鼻黏膜分泌约1000ml液体。下鼻甲切除过多。则鼻腔黏膜腺体破坏,分泌减少,出现鼻腔干燥,同 时对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功能见了减弱。环境干燥,尘土灰粉中工作以及在高温中工作,更易引发空鼻综合 征。《灵枢》:“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正是说明了这问题。传统中医由于无鼻甲切除手术,故无本 病记载。由于本病以鼻内干燥黏膜萎缩甚至鼻腔宽大为特征,属于祖国医学“鼻槁”范畴,《医林绳墨》:“夫 金为水源,而受燥气,竭绝于上则进不能营养。…….致真金有损,血液耗散”。《类证治裁》:“津液不腾,宜 甘润以滋肺胃。化源日涸,宜柔肝以养肾肝”。下鼻甲组织切除过多,术后鼻腔腺体破坏,腺体分泌减少,肺 阴不足,鼻失滋养甚至肺虚及肾,肺肾阴虚,虚火上炎灼伤鼻窍黏膜.致使鼻干,黏膜枯萎而为病。本病病位 在鼻,病机肺肾阴虚.虚火上炎。治疗以养肺阴为主,兼顾补肾阴。 3空鼻综合征治疗用药 以肺肾阴虚,虚热上炎为本病病机,治疗方法以养阴清热为基本大法。选方养阴清肺汤或百台同金汤 克、赤芍10克、白茅根10克、芦根30克、生甘草5克。加减:如出现腰酸盗汗加女贞子、早莲草滋阴补肾;鼻 腔灼热感加知母、黄柏清胃泻热,涕中带血丝加侧柏叶、仙鹤草凉血止血;鼻臭加蒲公英、金银花清热解毒; 咽异物痰阻感加黛蛤散化痰理气;鼻腔于燥显著加重生津之品石、乌梅;鼻腔萎缩明显,加用复方蒲荷浊点 鼻,或用抗生素软膏涂鼻 患者经上述治疗,服用中药2个月出现(1)主观症状减轻包括鼻塞减轻,鼻腔干燥灼热感缓解,鼻腔带血 症状消失。(2)鼻腔检查,鼻腔粘膜充血减轻,而转润泽。 4典型病例介绍 睡眠呼吸暂停综台征收入院。在局麻下行双下甲部分切除术,术后3月开始出现鼻塞鼻干灼热感、咽异物感 等症状,严重时出现涕中夹有血丝,检查鼻腔粘膜有充血干燥,双下鼻甲瘦小,鼻腔呈筒状扩大,可直视鼻咽 部,但未觅痴皮.无鼻臭。诊断:空鼻综合征,使用中药治疗:生地板lo克、熟地lo克、百合lo克、玄参lo 10克、早莲草10克、侧柏叶lo克、仙鹤革10克。日一剂,分二次服。同时使用复方簿荷油点鼻。连服2月, 鼻塞,涕中夹有血丝消失,鼻腔粘膜干燥感基本消失。长期停药后,如遇气候干燥,鼻腔干燥感又会加重.继 服上药后鼻腔干燥不适症状又会缓解,目前间断服药1年半,鼻腔基本无不适感。鼻腔检查去除鼻腔仍宽大 外,黏膜色泽基本正常。 5体会 本病一般在术后数月后发生,养阴清热中药治疗鼻腔干燥等症状能缓介,停用中药后症状又能加重,说 明术后鼻腔腺体分泌减少,需长期用药。 保持空气湿润,环境清洁,能缓解鼻腔干燥等症状。 长期鼻腔干燥不适,可出现焦虑、烦燥等心理症状,必要的安慰,心理疏导可缓解其症状。 率病为医源性疾病,严格下鼻甲部分切除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术式是预防空鼻综合征关键。 参考文献: 关于《伤寒论》中“鼻衄”的粗浅认识 马华安 (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210029) 张仲景《伤寒论》中血证论的论述多条,联系耳鼻咽喉临床实践,研读之下,略述出血证粗浅心得。 《伤寒论》中所论出血与鼻衄有关的内容按病机可分为阳郁出血、热盛出血二类。其中以热盛出血最为 常见,其病因或本热邪太过,或误用汗、吐、下助张热势,伤及血络,然血热到达极点,必然从脆弱之处溢射, 198 或从肌肤溢出,或从口出,或从鼻出,或从便出。 1阳郁出血 《伤寒论》“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药已微除,其人 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瞧。麻黄汤主之。”(46条)和“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 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56条),可以悟 出,其为风寒束袁,当汗失汗,阳气郁怫过甚,使邪无出路,壅追阳络则“必衄”(46条、47条、55条、j6条即是 其倒)。因此《伤寒论》中有“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然而“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47 条),其条文中采用麻、桂以治之,虽说汗血同源,邪随衄解,阳郁可伸,为表证欲愈之佳象,但仍当以麻黄汤、 桂枝汤因势利导以随汗解之。鼻中干燥.鼻衄的先兆显现。如病在阳明、证见鼻燥而脉浮者,可以作为鼻衄 发作的先兆。《伤寒-辨脉法篇》与《伤寒·阳明病篇》所述:“趺阳脉浮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