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境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以欧盟《罗马II条例》第7条为中心.pdfVIP

论跨境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以欧盟《罗马II条例》第7条为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跨境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 ——以欧盟《罗马II 条例》第7 条为中心 ? 向在胜 内容提要:罗马II 条例在环境侵权法律适用方面采用有利原则。相比侵权行为实施地法院则、 损害结果发生地法原则和可预测性标准,有利原则更适于解决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侵权法 律适用中的一般例外条款不应适用于环境侵权案件,但在环境侵权案件中,应允许双方当事人选 择准据法。 关键词:跨境环境侵权 法律适用 罗马II 条例 一、跨境环境侵权法律适用问题概述 由于环境损害因子借以传播的媒介(主要是水和空气)并不认识国界,因此环境污染在本质 ① 上具有跨国性。著名的莱茵河污染事故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均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虽然 ② 存在一定数量的以统一相关实体法为己任的国际环境责任公约, 但这些公约要么尚没有生效, 要么虽已生效,但适用范围仅覆盖少数特别领域,且除个别情况外,也基本不适用于非缔约国, 因此在跨境环境损害赔偿领域,法律冲突问题仍然大量存在,对跨境环境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 题进行研究仍然很有必要。 目前国际国内立法中有关跨境环境侵权法律适用的专门规定并不多。在涉及环境保护的一般 性国际公约中,主要是 1974 年《北欧环境保护公约》对跨境环境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作了规定。 该公约第3 条第2 款规定,对由法院地冲突规则所指引的准据法而言,其对受害人的保护水平不 ③ 应低于法院地实体法规则提供的保护水平。 显然,该条规定的目的在于以法院地的实体规则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 ① 1986年 11月 1日深夜,位于瑞士巴塞尔市的桑多兹(Sandoz)化学公司的一个化学品仓库发生火灾,装有约 1250吨剧毒物质的钢罐爆炸,硫、磷、汞等有毒物质随着大量的灭火用水流入下水道,排入莱茵河。有毒物质形 成70 公里长的微红色飘带向下游流去。翌日,化工厂用塑料塞堵下水道。8 天后,塞子在水的压力下脱落,几十 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后,再一次造成污染。事故造成约 160 公里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约480 公里范围内的井 水受到污染影响不能饮用。这就是著名的莱茵河污染事故。在核污染领域,最著名的则是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 故。1986年4 月,前苏联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利核能发电厂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事故导致 31 人当 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致命或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线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 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 斯、俄罗斯受污染最为严重。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 ② 目前国际环境责任公约主要集中于两个领域,即核能的和平利用和石油的海上运输。在核能领域,主要有 1960 年《关于核能领域第三方责任的巴黎公约》和 1963 年《关于核损害民事责任的维也纳公约》,此外还有 1962 年 《核动力船舶经营人责任公约》和 1971 年《海上运输核材料民事责任公约》。在石油运输领域,主要有 1969 年 《关于油污损害民事责任的国际公约》和 1971 年《关于建立油污损害赔偿国际基金的国际公约》。这两个公约均 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国际社会在其他环境污染领域也制定了一些统一实体责任公约,其中值得一提的是 1993 年 《危害环境行为所致损害民事责任洛迦诺公约》和 1989 年《公路、铁路和内河航运船舶运输危险货物所致损害 之民事责任公约》。 ③ 有学者认为,这并不是一条传统的冲突规则。Christophe Bernasconi, Civil Liability Resulting from Transfrontier Environmental Damage: A Case for the Hague Conference /upload/wop/gen_pd8e.pdf, p.28. 656 基准,为受害人提供最低限度的保护水平。在涉及特定领域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中,1960 年《关 于核能领域第三方责任的巴黎公约》第 11 条规定,核损害责任事故中损害赔偿的性质、形式和 范围,以及赔偿金的分配,由法院地法调整;瑞士与德国于 1986 年签订的有关核事项民事责任 的双边协定第4 条亦规定,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损害事件发生地法院应适用其自身的法律,亦即法 院地法;而德国与奥地利于 1967 年签订的有关萨尔茨堡机场的修建与运营在德国产生的影响的 双边协定,采用的则是有利原则。根据该项协定,德国法院对萨尔茨堡机场的运营在德国产生的 损害具有专属管辖权,其应该适用德国法和奥地利法中对受害人最为有利的法律。 在国内立法中,目前仅有瑞士和比利时两国国际私法就跨境环境侵权

文档评论(0)

smd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