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综述.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 饮用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综述 沈忱思袁玉丽文岳中 (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杭州,310029)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水环境中氮氮污染的加重。饮用水的氨氮处理日益重要。本文对目前国内外运用较 为普遍的饮用水氨氮处理技术:吸附法、生物法、膜过滤法及联合处理法的去除机理和工艺作了简要的介 绍和讨论。 · 关键词饮用水:氨氮;去除方法 O 引言 准新增且明确了对氨氮的要求,限值为0.5mg/L。氨氮污染已逐渐成为我国饮用水处理中普 遍面临的问题,于是下文分别对目前较为普遍的饮用水氨氮处理技术作扼要综述. 1 饮用水中氨氮的去除方法 1.1吸附法 1.1.1沸石吸附 沸石分子式通式为M以·A1203·xSi02·yH20,式中M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阳离子, 离子态的氨氮可以通过沸石中的阳离子进行离子交换而被去除。同时,在沸石结构中有很多 内表面很大的孔穴和孔道,主要吸附去除废水中分子态的氨氮。张敏等(2002)IJl认为沸石 离子交换法钱有效地去除微污染水源中的氨氮,当原水氨氮浓度为1.5mg/L,--6.SmeCt.时,氨 氮率去除达50%以上。黑宇峰等(2006)阁研究表明,粉状沸石对2.40mg/L以下低浓度氨 氮溶液去除率在650/,82%之间,平均去除率为74%。虽然有关研究表明利用沸石吸附低浓 度氨氮具有一定的效果,但实际生产中沸石使用前需要改性,并仍存在着交换容量有限、再 生后的交换剂交换容量下降及受共存阳离子影响等一系列问题。 1.1.2蛭石、膨胀蛭石吸附 温焙烧制得膨胀蛭石,体积迅速膨胀,比表面积增大,吸附性相应增强。聂发辉等(2004) 例通过实验指出,蛭石主要是通过离子交换作用去除水中氨氮,物理吸附作用相对很小,饱 和吸附量为20.Smg/g。陈福坤等(2007)14J研究表明,膨胀蛭石饱和吸附量为17.32mg/g, 氨氮去除率在pH4,o~7.0范围内大于65%.蛭石吸附容量较大.同时价格低廉、无毒、对 环境污染小,因而在饮用水中氨氮的处理方面具有一定应用前景。但目前对于蛭石吸附效果 的评价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其吸附效率以及吸附的稳定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1.2生物法 生物脱氮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将有机氮和氨态氮转化为N2和N。0气体的过程,主要 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及生物接触氧化等工艺。查人光等(2003)于嘉兴市南 门水厂的生产实践也表明生物滤池对氨氮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进水氨氮lmg/L时去除 率为90%左右例。生物法是目前处理低浓度氨氮废水实际应用中使用最广泛的的方法,并取 得了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但其仍存在硝化过程时间长、需氧量大、曝气时间长以及需要添 加碳源等问题,处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物的存在也不可避免。 1.3膜过滤法 膜技术是指用高分子薄膜作介质,以附加能量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溶液进行表 面过滤分离的物理处理方法。按滤膜孔径大小可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反渗透膜。 其中,超滤膜和反渗透膜多用于生活饮用水的处理。Koyuncu等(2001)进行了反渗透膜去 除地表水中氨离子的研究,结果表明氨离子的去除率可达到95%,出水中氨的浓度仅为O.2 mg/Lt61.Kurama等(2002)研究表明,反渗透膜能有效去除饮用水中的铵离子,去除率达 到96,9%t71.目前比较常见的膜技术多与生物处理联用去除氨氮,但膜组件的成本和运行维 护费用都比较高,在我国大范围的投入生产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608 第四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 1.4联合处理 1.4.1臭氧一生物活性炭 臭氧一生物活性炭(03.BAC)-r艺是将臭氧化学氧化、臭氧灭菌消毒、活性炭物理化学 吸附、生物氧化降解四种技术结合为一体的工艺。在臭氧将水中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的同时, 生物活性炭一方面凭借其巨大表面积的吸附作用,另一方面则利用生物膜的降解,通过亚硝 化细菌和硝化细菌的硝化作用将其去除。Soo-JinPark等(2005)研究了臭氧处理对生物活 性炭去除水中微量氨氮的作用,结果表明臭氧处理加强了活性炭表面对氨氮的氧化作用,使 生物活性炭对氨氮的去除率明显提蒯”。谢晖等(2007)研究发现,当氨氮浓度小于0.5mg/L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