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堕 垫
No.02 TIME EDUCATION February
论王禹儒在唐宋古文运动中的作用
陈为兵
摘要:作为北宋初期重要的作家,王禹儒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对欧苏等人产生 了
很大的影响,但由于性格、仕途等因素的限制,他并未像欧阳修等人那样成为一代文坛盟主。
关键词:王禹懦 古文运动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DO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07
王禹儒 (954—1001),字元之 ,今山东巨野县人 ,北宋作家,因 实证 ,欧苏二人由钦佩王禹懦人格至U学习其文章也在情理之中,
晚年被贬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在宋代作家中,王禹儒可能远远 离开这一点说王禹侑的文学思想 “是欧阳修、曾巩等一派的先导,
不如欧阳修、苏轼等文学大家那样被人们所熟知,但他的散文成 为二人所继承而发扬,古文乃步入正途”恐怕也是站不住脚的。
就确实很高,这一点在宋代就已经被意识到了,例如,宋太宗就曾 正因为如此,人们对王禹偶评价很高甚至有王禹偶主盟之
对王禹儒说 :“卿聪明,文章在有唐不下韩 、柳之列。”叶适也赞王 说 ,这种说法是有待商榷的。首先,王禹俘虽然是北宋初期白体
禹偶 “文简雅古淡 ,由上三朝未有及者”。不仅如此,王禹儒在唐 诗派代表人物,但影响力并不是最大。
宋古文运动发展过程中还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王禹懦远离京城 ,错过了主持贡举的机会 ,这一点至关重
最早完整阐释这一点的是北宋的苏颂 ,他在 小《畜外集序》 要。由此可见主持贡举的考官对举子莫大的影响力 ,正因如此,
说:“窃谓文章末流,由唐季涉五代,气格摧弱,论于鄙俚。至公特 宋代文坛很多盟主大都主持过贡举,他们往往会利用这样的机会
起,力振斯文,根源于六经 ,枝派于百民,斥俘伪 ,去陈言,作而述 选拔符合 自己文学审美标准的人才 ,从而对文风施加影响,以欧
之,一变于道。后之秉笔之士,学圣人之言 ,由藩墙而践奥,系公 阳修为例 :欧阳修就是利用主持贡举的机会 ,不顾舆论压力,对文
为之司南也。”很明确地指出了王禹懦在唐宋古文运动中承前启 风诡怪者一律黜落,对文章深醇浑厚之作一概录用,从而让曾巩、
后的地位 ,这一说法得到了后世普遍赞同,如清代吴之振云:“元 王安石、苏轼等一批宋代古文运动干将脱颖而出,也正是在这些
之独开有宋风气 ,于是欧阳文忠得以承流传响。文忠之体 ,雄浑 人的不懈奋斗下,文风才得以扭转,唐宋古文运动才得以大功告
过于元之,然元之固其滥觞矣。”小《畜集提要》云:“宋承五代之 成。
后,文体纤俪,禹偶始为古雅简淡之作”。 而王禹儒虽然曾 “四人掖垣”“三掌制诰 ,一入翰林”却有着
宋代古文运动 “倡始于柳开,见效于王禹偶,完成于欧阳修”, “缀行相送我何荣,老鹤乘轩愧谷莺。三入承明不知举,看人门下
王禹儒散文的承前启后首先表现在王禹儒努力向前人学习散文 放诸生”的无奈 ,而且八年三黜让他长时间置身京城之外,这是他
创作上。王禹儒主张 “远师六经,近师吏部”,因此他的散文不可 不能主盟文坛的最重要原因。
能不烙上唐人印记。除了理论上继承韩愈外,王禹儒的散文在形 尽管如此,曾经三掌制诰的王禹儒 “所倡导的 韩‘柳文章李杜
式上就能明显存在模仿韩愈的痕迹,如 拟《侯君集平高昌记功碑 诗’,作为太宗朝文学的尾声,却为庆历以后的文学复古高潮做了
并序》就模仿了韩愈的平《淮西碑》,无论内容和结构都高度相似; 重要的铺垫 ,而 翰‘林王公’的道德文章与学士品格也被后来的翰
再如 送《王旦序》构思布局和韩愈的 《送张道士序》如出一辙,都是 苑词臣反复提起,遗风余烈流传不绝。”
“赠意在诗,序言其故”。不仅如此 ,王禹傅还学习元稹,他在 滁《
州全椒县宝林寺重修大殿碑》后序就直言此文是 “因效元相桐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