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鲜白茅根的临床应用探讨
王眠龙
(福建省闽东医药集团副主任中药师福建福州350002)
白茅根为禾本科植物白茅的根茎,又叫兰根、茹根《本经》、白花茅根《日华子本草》、地节根《青海
药材》、茅草根《江苏植物志》、坚草根、甜草根《河北药材》、丝毛草根《中药志》、寒草根《闽东本草》。
此植物多生于路旁、山坡、草地上,喜阳耐旱,分布遍及全国。适于春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及泥
土,洗净、晒干后,揉去须根及膜质叶鞘。
白茅根味甘性寒,善清肺、胃之热,凉血、止血,因它有利水作用,故能导热下行。它的特点是:味甘
而不泥隔,性寒而不碍胃,利水而不伤阴,尤以热症而有阴津不足现象者,最为适用。本品清肺胃的功
效与芦根相似,但芦根清热泻火,善清气分热;白茅根凉血止血,偏于血分。功能主治:凉血止血,清热
利尿。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热病烦渴、肺热喘急、胃热哕逆、黄疸、水肿、小便不利、热淋涩痛、急
性肾炎水肿。
酸等,又含21%的淀粉。
笔者在f临床上应用鲜茅根榨汁治疗多例急性肾炎患者,均取得显著效果,可以缩短病程。
据数十例的观察,服用后通常在l一5天内小便即显著增多,每日可达1500—3000毫升左右。随
之水肿即渐消失,高血压及尿检变化亦渐好转而趋正常。据部分病例统计,水肿消失时间平均约4—5
天或1周左右;血压恢复正常时间在5~20天,平均7—9天;尿检变化平均消失时间,自11天至26.4
天不等。用于慢性肾炎亦有利尿消肿及一定的降压作用。但对肝脏病引起的腹水及心力衰竭所致的
水肿,则无利尿消肿作用或作用不显著。服药期间除个别有轻微头晕或恶心外,未见不良反应。
用法:取鲜白茅根250克,洗净泥土,揉去须根杂质及根外表膜质叶鞘,置石臼中捣烂,用纱布过滤去
渣取汁,加冰糖、水适量,加热炖服。连服5—7天,小便次数明显增多,肿胀开始消退,服2—3疗程,水肿
已清退,尿检已正常,再用中药调理巩固疗效。亦有配合大蓟、小蓟、生地或麻黄组成复方治疗。服药同
时,须注意卧床休息,限制水、盐的摄入,保暖。必要时可适当加用其它药物控制并发症及感染病灶等。
鲜茅根的止血、利尿作用在古代文献中就有记载:《本草纲目》中记载:“白茅根,甘能除伏热、利小
便,故能止诸血、哕逆、喘急、消渴、治黄疸、水肿。乃良物也。”《本草求真》:“白茅根,和上下之阳、消脾
胃伏热、生肺津以凉血、为热血妄行上下诸失血之要药。”《医学衷中参西录》:“白茅根必用鲜者,其效
方著。春前秋后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时,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验,远胜甘者。”治吐血不止:自茅
根一握,水煎服之(《千金翼方》)。治血热鼻衄:白茅根汁一合,饮之(《妇人良方》)。治鼻妞不止:茅
根为末,米泔水服二钱(《圣惠方》)。
白茅根水浸剂经动物实验证明有显著的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可能与本品含有丰富的钾盐有关。
其主要作用在于缓解肾小球血管痉挛,从而使肾血流量及肾滤过率增加而产生利尿效果;同时肾缺血
283
改善,肾素产生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故对急性肾炎疗效良好,慢性肾炎疗效较差,而对肝病性及心
病性的水肿几不奏效。
笔者认为根据白茅根的药性与药理作用、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其货源广泛,可大量利用鲜茅根榨取
鲜汁,经加工制剂成鲜茅根1:3服液,对治疗急性肾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有显著疗效。这是新产品开发的
一条新路子,仅供同行参考。
十一、其他
拔罐疗法之研究
刘陈丽杏(台湾)
拔罐,是中国传统医学中的一种,也是民间最为流行,最为普遍的医疗方法之一。拔罐,究竟是那
个朝代,何人所发明,迄今仍未找到正确的答案,据资料显示,应该是远古时期就有的一种医疗行为。
据传说;早在中国原始社会里,人们就利用“牛角”、“羊角”的既成的管状体,磨平下端管口及磨通上端
的角尖为通孔,在患有疮、疽或瘫部位,扣上去吸出脓血,使患部早日康复,这就是最早的“拔罐疗法”
吧。因为简单实用,一直延续下来,在这段过程中,由于科学的发达,各项用品均在不断的改进变化,因
之,拔罐的“罐”,也脱离了“牛、羊角”而改以陶瓷、玻璃的制造,乃至今日之压克力、玻璃纤维材质所铸
造,且更有手动式和电动式之构造者,由此可见,拔罐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