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ATRP 技术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
*
刘松琴 ,袁 亮,吴亚锋
(东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E-mail: liusq@seu.edu.cn )
活性聚合方法主要有活性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配位聚合和基团转移聚合等。
活性聚合有三个明显区别于传统聚合反应的特征:(1) 引发反应速率远远大于增长反应速率,而且不
存在任何链终止和链转移反应,因此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很窄(Mw /Mn≤1.1);(2)可通过控制单体和引
发剂的投料量来控制所得聚合物的聚合度;(3)在第一单体的转化率达到100 %时,再加入其它单体,
可合成具有预定结构的嵌段共聚物。
与其它类型聚合反应相比,其中的自由基聚合有可聚合的单体多、反应条件温和和易控制等优
点。其中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 )是由王锦山研究组、Sawamoto M.研究组以及Percec 研
究组分别独立提出,并于同一年报道的。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基本特征是通过过渡金属催化剂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卤原子的可逆转移
tn • tn+1
( 图1)。还原态过渡金属(M )从休眠种(Pn-X)夺取卤原子,生成活性种(Pn )和氧化态过渡金属(M )。
活性种既可与单体加成,又可从氧化态过渡金属化合物中得到卤原子变成休眠种。这一过程反复进
行,最终生成长链高分子。
X=Cl, Br, I Mt = Cu, Ru, Fe, Ni, Pd, Rb
图1 ATRP 反应机理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对生物大分子的官能团有良好的适应性,加上其温和的反应条
件,已经成为合成含有嵌段聚合物的生物大分子的最理想选择。采用这种方法合成出来的高聚物已
经在基因治疗、生物植入术和生物分子定向自组装等领域得到应用。
同时,高分子聚合反应是一个化学过程,它不同于传统的生物和纳米放大技术,聚合物合成过
程中其分子链的增长只在特定的引发剂存在下,并且还要求引发剂在特定的位置才能够促使反应发
生。我们课题组最近的研究也发现生物分子的存在不会影响高分子的聚合反应,这样就可以根据检
测的灵敏度要求,通过控制聚合度来选择适宜的信号放大程度。例如,高分子聚合反应可以用于DNA
序列单点突变、抗原-抗体的检测,其中含有固定在表面的捕获探针、靶DNA 以及检测探针的DNA
二聚体可以在DNA 杂交后形成。因为这些检测探针预先与ATRP 引发剂结合,从而引发剂能够在专
化DNA 序列所在的位置发挥催化作用。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引发剂可以促进聚合物刷在DNA 表
面的生成。进一步的实验证实ATRP 对DNA 分子中多数的官能团变现出惰性。而且通过有效地选择
最优化的ATRP 反应条件,以及保证在DNA 半定量检测可控的形式下生成聚合物。这些工作为ATRP
技术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研究计划(2010CB732400 )资助项
目。
The Application of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in Biosensing
*
Songqin Liu , Liang Yuan, Yafeng Wu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211189, E-mail: liusq@seu.edu.c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不同剂量三七微粉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研究和保护急性心肌损伤作用实验研究.pdf
- 我国淡水养殖鱼类育种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pdf
- 压力面气膜冷却射流复合角数值研究.pdf
- 超临界温度气体的吸附机理和其在应用研究中的影响.pdf
- 太极拳、交谊舞对改善女性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对比研究.pdf
- 正尖晶石LiMn-%2c2-O-%2c4-的改性和高温电化学性能研究.pdf
- 基于单体建筑中国城市有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研究.pdf
- PRRSV+GP5基因和猪IL-18基因共表达真核表达系统的建立.pdf
- 用高处跌落来模拟对肝撞击伤实验动物模型建立.pdf
- 亮甲酚蓝染色对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和体外受精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