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靖西提线木偶戏的文化意蕴
赖莉云
广西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摘要:提线木偶戏是壮族民间传统艺术的一朵奇葩,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本文在
田野调查及对文献资料整理的基础上,对靖西壮族提线木偶戏的历史发展及现状进行较为
详细的描述,提线木偶戏的演出具有娱乐性,淳朴的宗教性及 “说话”的文学性等文化意
蕴。它的存在和发展丰富了壮族人民的精神生活文化,促进了壮族民间信仰文化的发展,
演出剧目既传播了文化知识,又对人民进行了教育。
关键词:靖西;提线木偶戏;民族文化
木偶戏。当时,提线木偶戏在靖话县的农村已经很流行。关于它的的来源,据当地艺人所述,主要
有■种说法:一是,在清代中叶时,在曼巷(今靖硝县新靖镇亮表村大晚屯)有一个叫岑公继柳的
人,年轻时候在越南老街看到从中国云南请来的木偶戏演出,回乡后即仿演起“土戏”来。因而岑
公继柳成为靖两“土戏”的第一代表演师,后来本村黄公花、黄忠原、黄永吉、黄英武、黄登伟、
黄满珍、农英、李克文和李克春等相继传承,成为其第二至第九代表演师,至今已流传200多年。
二是,100多年前,在今靖IHi同德乡足表村一带,由廖瑞麟、张公孟炳为第一代表演师,他们把木
偶作为“演员”摆在凳子上,开始演板凳戏,后继的第二、第三、第四代表演师廖绍文、廖植璜、
冯正明则改用提线木偶米表演。三是,南宋张天宗部下抗元失败南下,来到那鉴(今靖西旧州街)
定居,由江西籍士兵所传授,后来,靖西本土艺人将壮话、本地曲调套上去,即成为“土戏”。以
上三种说法中,对于靖两提线木偶戏的来历,究竟真正源于以上哪种传说,难于定论,但是靖两提
线木偶戏这一传统曲艺,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包含了本民族的乡土文化及兄弟民族的艺术多种文化
成份这是可以肯定的,可以说它是一个多个支派文化融会贯通。
此外.据当地艺人介绍,从民国10年(1912年)起,即从黄英武师傅上演木偶戏以后,县内
不断由小偶戏组出现。新中国成立后,提线木偶戏更是得到了新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初,靖西
县城、亮衷、湖润镇、化峒镇、同德乡、岳圩乡、魁圩乡等lO个乡(镇)村(街)都有业余的木偶
戏组。虽然文革时期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改革开放后,靖西提线木偶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
1990年,全县有30多个业余戏班。20世纪90年代初,靖两县内还有10多个木偶戏组进行表演”,
¨九㈣“他们不仅在本县演出,而且被邀请到德保、那坡、大新、云南富宁等县和越南高平省等地演
出。”2卿’
(二)种类及现状
1、种类
按其目的及功能来分,靖两提线木偶戏可分为喜庆戏、打斋戏和祈雨戏三种。过去,靖西各个
村屯每逢过年都要请“三师”来“洗村”,“三师”是指道公、巫婆和木偶戏师。请木偶戏来演出叫
“请戏”,但平时人家是不轻易“请戏”的。在春节、歌圩等节日期间演出的戏叫喜庆戏。这类戏的
演出,主要是营造喜庆的氛围,增添节日的欢乐祥和气氛,重在消遣娱乐,演出时间比较同定。打
斋戏演出的时间是不围定的,当一些村屯近期发生多起灾祸,如伤亡事故、六畜不兴等,就按传统
习俗邀请木偶戏前来“洗村”,以出去妖魔鬼怪。祈雨戏是在当地连续干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时才
上演的,这类戏的演出地点非常讲究,一般设在龙王庙附近或乡间深水潭或泉眼旁边。其中,打斋
戏和祈雨戏都非常注重踩台仪式,而踩台仪式办得越庄重,认为越能表现出祈愿的诚心,越能感动
神灵。靖西提线木偶戏的这种祀神娱神的特定演出习俗,是靖西壮族稻作民族、生产性文化和农业
社会的具体体现,丰富了壮族人民的稻作文化。
2、现状
据笔者调查,到2007年底靖西县全县境内目前只有4个木偶戏组进行演出,分别是:靖西县博
物馆民俗演唱队、新圩文化站木偶戏组、亮表村大晚屯木偶戏组和iI!q梨木偶戏组,且他们的演出都
不是很正常。目前的木偶艺人不仅人数少,年纪也大了。整个靖两县,木偶戏师不超过8个,从事木
偶戏演出的人不超过20个人,传承者可谓是势单力薄。靖IHi县博物馆民俗演唱队的成员由博物馆成
赵剑.螭两史话[M].政协靖西县学习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编印。1998.
2农国忠,许德义.可爱的靖西[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员、文化宜传教育单位退休干部、教师及县城民间艺人共26人组成,40岁以下的成员仅3人,整
个队伍的平均年龄约54岁,在年龄层次上存在明显的“老年化”倾向和严重的“断层”现象。另
外,演唱队既然定位为配合博物馆展览演出的队伍,就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提高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准备完善率医院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PPT(完整版本易修改).pptx VIP
- B-65522CM_01-αi-B βi-B 伺服电机规格.pdf VIP
- 采购部员工年终总结.pptx VIP
- 《老年人能力评估从业人员培训指南》.pdf
- 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pdf VIP
- 投资项目风险因素识别核对表.docx
- 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2025修订版)含答案.docx VIP
- DB11∕T 512-2024 建筑装饰工程石材应用技术规程.pdf
- Unit1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人教PEP版).docx VIP
- CAAC无人机理论考试题库(2025修订版)含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