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擘头之一棒也。”为了树立良好医风,夏氏在本书开卷之首便立“九恨、“十传、“十
三不司学”等专论,揭露批评误人庸医的种种歪风劣行,提出倡导业医者应当具备的
医德医风。并表示将在本书中把夏氏两代家传儿科治疗经验毫无保留地流传给当代及
后世的医者。夏氏父子具有崇高的医德修养,“两代救治婴儿,从不受谢一一文”,病家
经治愈后,酬以重金,婉拒不受;聘以高位,敬谢不就,一心救治患儿,解除病家痛
苦。在“十传”中,夏氏详细介绍了家传两代的儿科医治方法,强调指出:许多治法
关乎患儿生死,“生死关头,何可秘而不传。在本书的后面的各卷中,夏氏倾囊将父
子两代七十余年积累的儿科医技,毫无保留地笔之于书,贡献给社会。其精湛的医技
与高尚的医德医风令人感佩敬仰。
6.善用譬喻多采韵语
另值得一提的是《幼科铁镜》一书不仅求真务实,讲究实效,具有很高的医学价
值,而且其语言文字的运用亦颇具功力。殆与作者系皖地贵池人,受新安文气洇染有
关。书中述证论病用语精炼细致,富于逻辑。行文善用譬喻,使人易解。如在卷一《不
可闭门杀贼》中说道:“治病不可关门杀贼。……如伤寒,贼由外入,法宜表散;心火,
贼自内生,清利为先。譬之禄山乃李唐外至之邪,三思、武则天内成之贼。俱不开门
逐出,几移唐祚。贼之为害,岂浅鲜哉!是知降心火而不利小便,除肺热而不利大肠,
治风热而不发表,夹食而不导消,痢初起而不通利,疟始发而遽用截方,凡此皆闭门
之弊,不第不能杀贼,而五脏六腑无地不受其蹂躏。”又多采韵语,令人易记。如前述
“推拿代药赋一外,卷一《卓溪家传秘诀歌》中亦比比皆是:“啼哭声从肺中来,无声
肺经实衰哉,若因痰蔽声难出,此在医家用妙裁。病在膏肓不可攻,我知肺腧穴能通,
不愁痰筑无声息,艾灸通神胜化工。”“百会由来在顶心,此中一穴管通身,扑前仰后
歪斜痫,艾灸三七抵万金。腹痛难禁还泻血,亦将灸法此中寻。”奇妙医技,均以韵文
形式记录,读来朗朗上口,便于记诵。所论皆出于经验心得,不涉矜奇臆断,而无空
泛之言。
中医儿科古籍文献图像文化模式对祖国医学的传承
刘玉玮王森林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摘要:从中医儿科古籍文献图像这一中医古籍独具特色、内容丰富、不可或缺的
角度,有效地挖掘祖国医学宝库中未开垦的处女地。儿科古籍文献图像展现了形象的
中医理论和丰富的传统治疗方法,融合了生动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是将中医临床经
验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宝贵文化遗产,从图像这一蕴含丰富内容的途径对祖国医学的
保护和弘扬,可以说明,中医古籍文献图像是传承祖国医学的中医传统文化模式。
中医药学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其发展传承必然离不歼图像。从对中国古代儿科古
籍图像的调查与研究工作中可以看到,中医儿科文献图像与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紧密相
关,相伴而生,相伴而发展。
在中医儿科古籍文献图像资源深入研究基础上,对中医儿科古籍文献图像的类型
进行了第一次的梳理,共梳理出中医儿科古籍文献图像12种类型,尤其是对中医儿科
古籍图像的各类型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以图为证,直观明了,为进一步研究中医儿
科古籍图像对中医儿科学术发展的作用奠定了基础。从中国古代儿科古籍图像看,除
诊断图、痘形图、推拿图、器具图等中医儿科特色图像外,经脉图、基础图、理论图
等反映中医传统理论思想的图像也在儿科古籍中出现,体现了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本
原则和辨证施治的理论思想在中医儿科学术的具体应用,说明了中医学宏观辨证论治
的优势,亦同样为中医儿科学所拥有。正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本原则和辨证施治
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中医儿科在数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使
得中医儿科学更加充实与丰富。
研究中医中国儿科古籍图像的历代发展及特点,从梳理出中医儿科古籍图像12种
类型,表明了中医儿科古籍文献图像文化模式与中医儿科学术思想紧密相关,相辅相
成,对祖国医学的具有重要的传承作用。
1.图像文化模式生动记载中医儿科发展源流
根据《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薛清录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收载1911
年以前儿科类中医古籍共计731种,其中儿科通论244种,痘疹469种,惊疳18种,
在已调查其中占80%儿科类古籍587种中,有图古籍250种,占全部有图书的43%,
迄今已经收集有图像古籍共197部,墨线图及彩图总计3252幅,从数量上即可说明中
医古籍中图像比例之大,图像内容之丰富,图像地位之重要。
早期的儿科著作只是文字叙述,没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