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河沿文化陶器初步研究
——兼论与红山文化的关系
杨福瑞
学术界对小河沿文化类型的认识开始于1963年对石羊石虎山遗址的发掘,到1974
年的小河沿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并从红山文化中区分出一种新
的文化类型,即小河沿文化。但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在材料的使用上以及类型的划分上仍
然比较混杂,有的学者仍然把小河沿出土的材料作为典型红山文化材料使用,在文化渊
源关系上,学术界分歧亦很大。有的学者认为小河沿文化与红山文化有直接的渊源关
系;有的学者则认为小河沿文化类型属于红山文化晚期或后红山文化;还有的学者认为
小河沿文化与红山文化在谱系上比较疏远。既然考古学界对小河沿文化认识的分歧多
来源于小河沿文化陶器的分析,就有必要对小河沿文化陶器以及与红山文化陶器做更
细致的比较研究,以进一步认识小河沿文化的特征、性质以及渊源关系。本文试就小河
沿文化陶器及其与红山文化陶器做一些比较分析,希望对解决小河沿文化的类型与渊
源等问题有所补益,并请教诸位老师及同道。
目前发掘确定为小河沿文化的遗址并不多,主要有石羊石虎山、小河沿以及大南
沟等遗址。这些遗址分布于红山文化的密集区的老哈河流域,因出土的陶器资料与典型
红山文化遗址的材料差别很大,受到考古学界的关注。在小河沿文化类型的各处遗址
中,出土了丰富的陶器资料。仅大南沟墓葬群就出土陶器217件之多【l】。其他在小河
沿、石羊石虎山等遗址中都出土了为数可观的陶器(陶片)【2]。为研究小河沿文化特征、
类型及渊源提供了较完整的资料。
在小河沿文化类型中,大南沟遗址最具代表性。此遗址是“西辽河流域发现的第
一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墓地。该墓地代表了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类
型。这种文化类型作为红山文化的延续使‘后红山文化’这一概念得以确认和充实,从
而加深了对红山文化分期和发展演变过程的认识。同时,也为辽河流域及其临近地区距
今5000-4000年间考古文化树立了一个可供比较的标尺”【3】。笔者主要依据大南沟墓葬
群出土的陶器材料做初步的分析和归纳,使小河沿文化陶器特征突出出来。
:!:塑墨圭垡堕墨塑童堑窒.主32
大南沟及其他小河沿类型遗址就陶质而论,大体存在着7个陶系:夹砂灰陶、夹砂
褐陶、夹砂红陶、夹砂黑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泥质黑陶等。普遍存在于各遗址中
的有夹砂灰陶、泥质红陶、夹砂褐陶、泥质黑陶4个陶系。而夹砂灰陶在小河沿诸遗址
中数量相对多一些。大南沟遗址出土的夹砂灰陶占总陶器数量的29.8%。其次是泥质
红陶占25%C引。
小河沿文化陶器器形以筒形罐、钵、盆、盂、豆、壶等为基本器类。而筒形罐为
最多的一种。大南沟出土56件,占陶器总数的25%。其形制以筒形、深直腹、口内
敛、无沿为特点。常有对称的双鏊耳或环耳。筒形罐一般分为二型:A型,其特点是口
沿部分是另接的,在接处外壁贴一周附加泥条,多压印出圆窝或附加堆纹。A型全部为
夹砂陶,通体饰绳纹,素面较少见,器形多变化。B型,以口沿下无附加泥条为同A型
筒形罐的主要区别。仍以夹砂陶饰绳纹为主,泥质陶亦较多。除常见的A、B二型筒形
罐外,大南沟遗址中出现了大口深腹筒形罐,形制特征为大口、短沿、深腹。虽然数量
不多,却是小河沿文化筒形罐发展演变的趋势[5]。
盆在大南沟遗址中发现了23件,三道弯子遗址1件,其他遗址没有发现。有浅腹
盆和折腹盆之分,浅腹盆敞口、宽沿、厚圆唇,体矮小。折腹盆下腹折收、口稍敞、有
短沿,一般上腹略高于下腹,有的上腹较深,已近盂形器,这是小河沿陶器的一个重要
变化。大南沟遗址还出土了侈口盆9件,形制比较特殊。大口、宽折沿、束颈、上腹
鼓、下腹内收成小平底,多附双环耳。这种侈口盆在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中非常
少见,它吸收了壶的某些特征。大南沟出土陶盂5件。短沿、折腹、体高、上腹尤深,
形制颇似折腹盆,应是由折腹盆变化而来。豆类器在小河沿文化陶器中是最具特点的一
个器类。豆在红山文化晚期开始出现,喀左东山嘴遗址只发现一件,在小河沿文化陶器
中较为普遍。小河沿遗址(南台地)出土了不同体的豆座和豆盘共5件,在石羊石虎山
遗址的8件陶器中就有1个陶豆残件,大南沟出土的豆形器达45件之多。大南沟的豆
类器吸收了钵、盘、盆等器类的特征。款式变化多,形成了复合式器具,如:钵式盘
豆、盆式盘豆、折盆式盘豆。壶类器在小河沿文化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