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积极发展现代农牧业
通辽市地下水重点保护区
地下水量与水质变化特征的探讨
姜东锴李善学宝顺张加宏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水文勘测局,通辽028000)
摘要:通辽市科尔沁区东部工业区形成地下水位下降漏斗,部分区域地下水质已经遭受并正在继续遭受污
染。本文选取两处重要水源地,采用水流数学模型、水质运移一弥散模型,探讨区域地下水量与水质的变化特征,
给出地下水资源现状特征及未来的变化特征值,提出区域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措施。
关键词:地下水;水量;水质;变化特征
l通辽市水资源概况
通辽市位于松辽平原西端、科尔沁草原腹地,总面积近6万km2。通辽市是全国蒙古族居住
最集中的地方,全市300万人口,蒙古族约有100万。通辽市辖8个旗(县、市、区),科尔沁
区是市政府所在地。
通辽市属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风沙大,雨量稀少,十年九旱。地表径流总量
26.4m3,其中客水量占69.7.4%,自产径流占30.3%。自产径流主要分布于南北山区,开发利用
程度较低。通辽市地下水资源以东辽河流域金宝屯一带为最丰,中部平原区次之,南、北山区则
相对贫乏。平原区地下水潜水、微承压水含层厚度分别为70,--100m和30~70m,含水层富水性良
好。在通辽市37.3亿m3总水资源中,地下水资源量占78.6%,地下水资源是通辽市工农业生产
和人民生活的主要水源。
近年来通辽市地下水资源呈现出的表象特征值得深入研究:科尔沁区东部工业区形成地下水位下
降漏斗(以下简称漏斗区);部分区域地下水质已经遭受了并正在继续遭受着污染。本文确定漏
斗区和通辽发电总厂双泡子水源地区(简称双泡子区)进行研究。漏斗区为强烈超采区、污染区
和重点水源地区,双泡子区为重点水源地和潜在超采区。
2研究区水文地质特征
2.1研究区范围
本研究区位于科尔沁区中部,包括通辽市区及近郊的科尔沁区建国乡、红星镇、清河乡,面
积100km2。本研究区西部、北部以西辽河为界,南部临近教来河,东部边界到达戴家窝堡至王
家窝堡一带。
双泡子区范围包括发电总厂一、二期水源地及计划中的三期水源地的一半,总面积338km2。
研究区南侧为西辽河,研究区沿线西辽河河段长30km,离本区南部边界最近处为2km,最远处
为5km。西南临莫力庙水库,莫力庙水库是西辽河北岸旁侧水库,与西辽河有引水渠相连,距本
一391—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区最近处为3.5km。
2.2气象条件
研究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降水集中,秋季短暂降水稀少,冬季漫长寒冷。无霜期约为
130天左右。冻土期从当年l1月到翌年5月,土壤冻洁层深1.5~2。Om。多年平均降水量383.Omm。
多年平均蒸发量1663.7mm(巾20cm)。
2.3地貌特征及大地构造
漏斗区是典型的洪积一冲积平原地形,地势走向为西高东低,地面海拔高度从西边界的
180~182m下降到东边界的170--172m。漏斗区所在大地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松辽断陷,
是一个自中生代开始下陷,至新生代仍持续下降的近东西向分布的盆地。次级构造属于开鲁凹陷
中的莫力庙凹陷,东北紧临驾马吐隆起。研究区位于莫力庙凹陷东部近边缘地带,盆地底部是白
垩系和第三系地层,上覆巨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在研究区范围内厚度约为120,--160ram。
双泡子区位于莫力庙凹陷的中心地带,第四系沉积层更厚,达165~180m。岩性颗粒较粗,
中粗砂所占比例较大。
2.4水文地质条件
2.4.1含水层的空间结构和水力联系
本区巨厚的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岩性80--90%为各种中细砂、细中砂和粉细砂,形成了富水性
分布,个别地方有天窗存在,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弱透水层,此层以上称潜水,以下称微承压水。
本区潜水含水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上更新统顾乡屯组与中更新统大青沟组上段共同组成。
岩性以中细砂为主,其次为粉细砂、中粗砂。厚度为70~1lOm,其中大部分超过90m,含水层中
夹有2~3层厚度为l~2m的粘砂土或砂粘土夹层,形成透镜体。含水层结构松散,透水性良好。
潜水含水层的富水性统一按抽水降深20m,井管口径8寸的单井涌水量确定。一般为每日
200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