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姓氏研究——《徽州大姓》评析.pdfVIP

徽州姓氏研究——《徽州大姓》评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徽州姓氏研究——《徽州大姓》评析.pdf

2014年第 3期 淮南师范学 院学报 No.3,2014 第 16卷 (总第 85期 ) JOURNALOFHUMNANNORMALUNI~ERSITY GeneralNo.85.Vo1.16 徽州姓氏研究 — — 徽《州大姓》评析 李梅 (安徽大学出版社 ,安徽 合肥) [摘 要】《徽州大姓》对徽州方、王、江、洪等 25姓氏进行了系统梳理,分别阐述其发展的脉络,并介 绍不同姓氏宗族的独有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为进一步了解徽州和进行徽学研究提供了一把钥匙。 关【键词】徽州大姓;宗族;风俗;特征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530(2014}03—0100-02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历史上 为中原人士进入徽州的首选之区。许多篇章讲述了 的徽州,曾以“徽商”之名享誉神州。在这块山明水 家族的始迁祖择地于山水之间,规划建筑民居、宗 秀、地杰人灵 的土地上 。生长繁衍着不同姓氏的徽 族祠堂、贞节牌坊、兴修水利等。可以说,每一个单 州人。他们的共同努力。创造 了徽州地区的文明。使 元就是一个姓氏的宗族发展史.合起来又构成了徽 得 “无徽不成镇”曾被时人公认.使得徽州大地文风 州地区的宗族发展史。这种让读者既可分阅又可合 浓郁 .使得徽州.直至今天仍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内 读 的写作方法,在 “徽学”研究中是一次创新 。 容、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对徽州居 民的姓氏进行 揭示家族姓 氏的发展概况 .前人大都 以图表的 研究 。无疑是 “徽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该领 方式。这固然也能理出家族姓 氏的发展脉络。但无 域中一块需要开垦之地。由安徽大学出版社出版、 疑略显枯燥,在知识性、生动性和可读性上都大打 杨立威先生主编、冯尔康作序的 《徽州大姓》,是一 折扣。《徽州大姓》的作者未使用这种相对简单的研 部徽州宗族史和姓氏学的专著.讲述 了徽州居民的 究方法。他们在每一单元里都安排了 “姓氏渊源”、 迁徙、宗族与村落、仕宦、经商、文化教育各种活动 “子姓流徙”、“族群分布”、“典型村落”、“聚落古 以及知名人物等。该书由20多位作者分别执笔。既 迹”、“名贤举隅”、“重大事件”等子 目,从古人讲到 有统一性又有灵活性 .较好地描述了徽州诸大姓宗 今人、从事件引述风俗、从村庄述及建筑、从致富之 族的历史 。从而揭示徽州宗族史 的共 同特征。正是 道论及他们对社会的回馈 。读者阅读文本.犹如在 在这块园地首次种植的一株新葩.为 “徽学”研究增 古朴幽雅的古村小镇 中徜徉。那家族祠堂的威严、 添了异彩 牌坊群的壮观、高楼深院的厚重、捐资书学的慷慨、 苦心经商的艰辛、逢年过节的喜庆,以及民谚、俗 《徽州大姓》以姓氏为单元,系统梳理了方、王、 语、诗词、歌曲的运用 。无不一一毕呈眼前。引人人 江 、萧江 、许 、吕、朱 、吴 、余 、陈、张、罗 、金 、洪 、胡 、 胜 。读者打开此书,既开眼界长知识 ,又受到 “徽文 项、章、黄、曹、程、詹、鲍、潘、戴、杜等 25个姓氏历 化”的熏陶。 史发展的脉络 .不仅尽可能地追溯出各姓源头之始 《徽州大姓》的作者在梳理研究宗族姓 氏的同 祖.更重要的是颇费心力地查明了各姓分别于何 时,还对介绍不同姓 氏宗族独有的文化传统、风俗 时、因何故、由何人来到徽州的。到了徽州之后 。又 习惯予以了充分的注意。例如在 《歙北许 氏》单元 是如何发展衍生至今的。例如在西汉末年。中原人 里,就介绍了 “清代。许村民间艺人根据京、昆、徽剧 士为了躲避战乱而南下,进入徽州 。不少人先到了 的演唱形式,取其精要,独创 《唱灯棚》剧种。它是不 歙县黄墩。有的定居下来,有的又移徙他乡。黄墩成 化妆、无脸谱 ,演员坐于凳上 .手操乐器的一种清唱 收【稿 日期】2014-04一Ol 作【者简介】李梅(1963一),女,安徽大学出版社副编审,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 第3期

文档评论(0)

月光般思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