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析钢室温冷拔时渗碳体组织演变机理初探.pdfVIP

共析钢室温冷拔时渗碳体组织演变机理初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溶解度,但是当应变量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虑变量的增加对渗碳体溶解度就不再有影响。 目前对I丁-实验观察到的渗碳体溶解现象的解释主要有两种机制:Gridnev等人提出了 基于碳原子和位错交互作H{的渗碳体溶解机制:Languillaume提出的基于吉布斯一汤普森 效应的界面能机制。 实验结果和计算模拟 本研究通过观察经剧烈冷拔后共析钢的微观形貌,意在揭示共析钢的室温行为特征, 并初步探讨渗碳体的塑性形变及溶解机理。实验材料为直径do=5.5mm的正火态70钢条, 冷拔至d=2.6mm,变形率为£=1.5,s=21n(do/d)。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分析变形后的平行予拉伸轴方向的微观组织结构。 铁索体的衍射花样基本保持单品结构,但由.丁.强烈形变而导致衍射斑被拉长。而渗碳体的 衍射花样则较杂乱,问或能找到较为规则的衍射斑,渗碳体细化。局部区域其至出现了断 裂,形成了球状渗碳体。同时还可以看到许多位错,部分已经穿过了渗碳体。对形变后 的试样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显微硬度测量法来验证渗碳体析出过程。进一步确定 在回火过程中发生了渗碳体析出。 基于形变时因珠光体层片间距减小,导致珠光体单位体积内铁素体/渗碳体总界面面 积增加,进而使体系总界面能增加的事实,认为是由于“过剩”的界面能令体系处于亚稳 状态。为了再次达到平衡,碳原子会从渗碳体扩散到铁素体中,从而发生界面移动.出现 渗碳体溶解而铁素体中同溶的碳原子浓度升高。简单讨论了渗碳体溶解的热力学条件。要 使碳原子发生扩散以至产生相变,必须要克服一个能垒。也就是扩散激活能层片厚度一定 要减小到一定程度才能使扩散进行。由此得到初步的渗碳体溶解所需要的临界厚度为 5】hill。 .“一 共析钢室温冷拔时渗碳体组织演变机理初探 作者: 李伟, 闵娜, 金学军, 郭正洪 作者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材料学院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李永胜.陈铮.卢艳丽.王永欣.张济祥 Ni75AlxV25-x合金微结构转变动力学的相场模拟 [会议论文]-2006 2. 张晓菁.杨王玥.李龙飞.孙祖庆 Al对过共析钢复相组织与力学行为的影响 [会议论文]-2009 3. 陈伟.李龙飞.杨王玥.孙祖庆 初始变形组织对过共析钢超细化复相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会议论文]-2009 4. 张熹.王春旭.刘宪民.史庆南 冷轧过程中过共析钢组织演变和形变强化的研究[会议论文]-2008 5. 姜延飞.王宝奇.宋晓艳.李红娟.郭素珍.JIANG Yan-fei.WANG Bao-qi.SONG Xiao-yan.LI Hong-juan.Guo Su- zhen 铝合金化对超高碳钢先共析碳化物析出行为的影响[期刊论文]-热加工工艺2005(2) 6. 戚正儒.方峰.蒋建清.胡显军.陈少慧 工艺参数对低碳钢盘条氧化皮的影响[会议论文]-2006 7. 杨庆祥.刘利刚.蔡大勇.张运坤.赵希庆.李强 多层、有相变钢铁件冷却过程应力场的数值模拟[会议论文]-2006 8. 董健.DONG Jian GH901合金碳化物的研究 [期刊论文]-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2009,37(4) 9. 张旺峰.朱金华.曹春晓 相变能及相变诱发塑性的实验测定方法[会议论文]-2006 10. 彭涛.倪锋.魏世忠.龙锐.徐流杰.邵抗振.PENG Tao.NI Feng.WEI Shi-zhong.LONG Rui.XU Liu-jie.SHAO Kang-zhen 不同碳含量V9高钒合金的凝固过程及相组成[期刊论文]-铸造2006,55(5) 引用本文格式:李伟.闵娜.金学军.郭正洪 共析钢室温冷拔时渗碳体组织演变机理初探[会议论文] 2006

文档评论(0)

hnlhfd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