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平行语料库考察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倾向.doc
用平行语料库考察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倾向*
——以dog一词的翻译为例
贺文照 (嘉兴学院 外国语学院, 浙江 嘉兴市 314001)
*本文为中国外语教育中心支助课题成果之一,已载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学术专著系列 王克非等著《双语对应语料库:研制与应用》(p200-206)。dog所在的句子以及这些句子的汉语译文。根据本文确定的异化和归化标准,比较原文和译文,将译文进行分类统计,分别统计出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倾向的出现频率。在本文研究的范围内,dog一词负载文化内涵时,译者的翻译中使用异化式的翻译频率明显高于归化式的翻译。通过定性分析,我们发现沟通译语读者和原作者以及两种文化仍然是翻译dog一词中基本原则。
关键词:异化;归化;语料库;翻译
?
0引言
无论在国际论坛,还是国内论坛上,归化和异化之争都已经成为翻译理论的热门话题(孙致礼,2002;王东风)。对于这样一个带有双重性问题(孟建钢)的争论,往往难有真正的结论。归化论者可以讲出自己的道理来,异化论者也同样可以拿出自己的一大堆道理来,而且似乎双方都还可以举出一些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刘英凯(1994)指出归化了归化翻译的一些失误,并由此断言归化翻译是翻译的歧路。孙致礼(2002)认为21世纪中国的文学翻译将由归化走向异化,异化翻译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而蔡平则主张“翻译方法应以归化为主”(2002)。面对如此针锋相对、分歧巨大、难以弥合的观点,读者虽然觉得各派的观点都言之有理,但是,真正要进行比较和取舍,却又觉得无所适从。除了双方所切入的角度不完全相同之外,根本的问题还在于双方在阐述自己对归化和异化的看法时,论证的方法主要是思辨性的,所依赖的论据基本上是有利于自己观点的翻译实例。更重要的是,各派在对自己主张的翻译倾向进行总体上的归纳时,依赖的往往不是比较客观的事实,而是对一些比较个人的经验和极为个别的例子的感悟,因而笔者认为,以上双方都没有能够充分证明自己的主张在翻译实践中“为主”或者“主流”的翻译主张。
我们认为,争论的双方如果不从根本上调整自己的论证方法,提供充分可信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新一轮的辩论也许将和历史上的直译和意译之争一样,最后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异化和归化之争真是直译和意译之争的延续(孙致礼,王东风),这样一轮新的争论最后很可能将归于无果而终,那么这种辩论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本文是在这么一个大背景下进行的一个小小的研究,显然本文难以承担给两派下一个明确结论的重任。而是想在一个比较小,可以控制和操作的范围内收集真实可信的证据,对异化和归化两种翻译倾向作一个量的考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对两种翻译倾向在量上有一定的认识。
量化法在翻译研究领域的运用虽然不是前无古人,但是,国内所见不多。因为有了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语言学的技术支持,我们才得以建立双语平行语料库。借助平行语料库进行相关语料的检索和统计,我们可以对某些翻译现象进行量化描写,使我们在进行某些研究时,能够突破个人经验的局限,避免论证上的随意性,从而使我们的结论尽量客观一些。
归化和异化两个概念涉及面比较广(具体请见以下“异化和归化的概念”部分),本文首先将定义本文作者所理解的“归化”和“异化”的概念,然后在英汉双语平行语料库中对“dog”一词以及其对应的汉语翻译进行检索,再对检索结果进行穷尽性分析,确定译者翻译时所表现出来的翻译倾向,并对两种倾向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最后,对统计出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
本文选择dog一词作为实验对象,是因为dog一词在英语中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语,汉语中的“狗”同样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却与英语文化内涵相差甚远。比如,英语中dog的联想意义有中性,贬义和褒义,而汉语中“狗”的联想意义总是贬义(胡文仲)。这样,在将负载文化内涵的dog译为汉语时,就面临着是走近原文作者,还是走近读者的选择。不同的选择反映了译者异化或者归化的翻译倾向。
?
1.异化和归化的概念
异化和归化之争由来已久,但是,近年来的争论尤为激烈。
笼统地说,在我国翻译史上,异化和归化之争发端于我国佛经翻译上“文”“质”之争,见于现代史上以“信”和“顺”为代表达的直译和意译之间的大规模论战。美籍意大利学者Venutti (1995)超越了翻译中的语言层次,而将异化和归化提到了政治的高度。根据孙致礼(2001)和王东风(2002),异化和归化相当于直译和意译。。
鲁迅(1984:301)先生所称的“洋气”,“保存原作风姿”,刘重德(1998)的“欧化”就是本文要采用的异化概念,Venutti 主张的阻抗式翻译就是一种从语言到文化上的异化翻译主张。归化的主张则以奈达的“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发语的信息”(谭载喜:11)影响最广。
以上异化和归化的概念过
文档评论(0)